25.死线(二十)-《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第(2/3)页

    这场盛大的像闹剧一样的力量秀,说到底,也不过是通过展现力量来恐吓其它诸国,以此建立新秩序。

    为此,比起高效快速的解决对手,尽可能展示力量,让民众尽可能看清楚双方的力量差距更为重要。这就导致李林只能在这个框架下选择战术,增加对手预测成功的概率。

    比方说,哪怕明知道对手在准备压箱底的王牌,他依然会选择等待对方打出这张牌,又或是催促对方快点把这张牌打出来,而不是在对手准备完成前就痛下杀手,轻轻松松结束一切。只因为在所有人面前粉碎那张王牌更能达成震慑的效果。

    又比如,已经快把对手逼到死角的档口,因为突然有一人做出意料之外的出色表现时。他不是先专心将弱小的对手处理掉,然后集中力量来对付那名强敌。而是仿佛对弱者失去兴趣一样,丢下只差一口气就能逼死的目标,转头去对付新的敌人。

    这些都是不符合“集中力量快速打击对手”的战术基本原则的举动,可如果结合战争背后的意图来看,又显得非常合理。

    毕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才是一切的大前提。

    “……你做的事情真的很正确,也很合理。就算最苛刻的人也没法挑出你的错处。可是,你太正确了,太合理了。以至于只要弄清楚你的目的,你的行动方向就很容易预测,应对起来也就更容易!”

    穿过能量的风暴,罗兰大声咆哮。

    从空间通道的出口到罗兰所在的位置,至多不过几百公尺的距离。与“第三次冲击”的最大射程相比,这点距离几乎等于零。即便因为空气的阻隔,导致威力和速度出现少许下降,不过那也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损耗,庞大的能量流依旧以人类不可能反应的速度交错于天空之中。

    可是那个本应一击就能歼灭对手的“第三次冲击”接连落空,每一次都以毫厘之差从罗兰身边掠过,消失于天空的彼端。

    简直就像是读取了对方的“气息”,预测对手的动作,抢在对手出手前的一刹那进行规避一样。

    这是不可能的。

    李林没有杀意,没有罪恶感,也没有所谓的感动和兴奋。一旦进入战斗状态,他的眼里就不存在所谓的“个体”或“个人”,视野中只剩下贴着“目标”、“优先目标”、“非目标”之类标签的人形标靶。他只是按照既定的处理流程展开相对应的处理,这之中并没有感情的存在,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杀气。那种靠感应对手的情感思维波动来预判出招时机的小把戏,对李林毫无作用。

    能够追上李林的速度,甚至还比他快上一步的原因只有一个。

    “……你大概也已经猜到了,不,一开始这就在你的计算内吧。集结所有人的祈愿制造出前所未见的奇迹,然后以一己之力破坏这个奇迹,将恐怖和绝望的种子深埋进所有人的心底——这就是你的剧本大纲。你不会想不到‘集结了大量祈愿不但会增幅大型奇迹术式的威力,还会增加个体的奇迹使用者的各种能力’。预测到这一点的你决定充分利用这一点,充分调动现场的紧张气氛,让更多的希望充进‘奇迹’这个气球里,这样一来引爆气球的时候造成的反效果也越大是吧!”

    罗兰眼前的世界异常清晰、宽广。

    那不是形容或比喻,是他切身体会到的,与迄今为止截然不同的领域。

    脚下一公里有一株白桦树,在暴风的吹拂之下,大树不断摇晃,树叶漫天飞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