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上城天文馆,天文峰会直播室。 “……那么请问甘崇之先生,作为小行星的发现者,您为什么会选择‘年’这个字来为它命名呢?” “这个问题我已经解释过许多次了。” 再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年逾七十的甘崇之有些无奈和疲惫:“首先当然是因为它到达最大近地点的时间,根据计算,恰好是在新旧之年的交界,也正是我们的农历大年三十24点。” “还有呢?” “第二点,小行星对于整个人类的意义而言,就好像进入了新的纪年。这是人类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其它的古老行星,我们从行星上攫取的矿物成分,将帮助人类更加深刻的认识宇宙,甚至发现宇宙的成因、地球的由来。” “听说各国派出的探测器都已经返回了地球,请问研究成果如何?” “这个……” 甘崇之面露愧色:“很遗憾,所有的探测器都发生了故障没能返回。我们都低估了小行星表面的风暴活动程度,它比韦伯空间望远镜观测到的情况还要严重很多,我们的计算出现了错误。” “请问错误原因找到了吗?” “还在找。” 天文峰会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各国代表自由交流学术成果。 第二个阶段就是直播采访,以及回答观众提问。 第一个阶段已经结束了,现在是第二阶段。 演播室的镜头很巧妙,摄像机正对着主持人以及小行星的发现者天文院士甘崇之。 而“年”就悬浮在两人之间的上方夜幕,也被框在了镜头里。 那梦幻瑰丽的长尾让人移不开视线。 甘崇之有些拘谨,作为一个习惯了清静的科研人员,他并不喜欢人多的环境,更不喜欢出现在太多人的视野里,被人评头论足。 尤其是主持人的问题太没营养,他已经有些想要开溜了。 主持人也意识到甘崇之的坐立不安,连忙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现在进入观众提问环节,那边有一位小妹妹已经举手很久了,就有请这位观众来第一个进行提问吧。” “甘崇之先生,我们一直有一件事无法理解: 之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就已经可以观测到129-134亿光年外的星系,其观测距离远远超过了太阳系。可是我们今年才发现了‘年’这颗行星,发现的时候它已经抵达了太阳系内……请问,它是有什么特殊的性质躲过了我们的观测吗?” “答案很简单。” 听到又是这么低级的问题,甘崇之勉强笑了笑。 “你所提供的距离是哈勃观测恒星的数据,因为恒星可以提供大量的可见光与紫外线,那是哈勃所能收集的波长。。 可是,行星又不会发光,观测行星就只能使用凌日法——即通过恒星亮度变化来判断是否有小行星从它面前飞了过去,但这种办法缺陷很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