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糜漢》


    第(1/3)页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備在稱帝后,因為關羽之死及失去荊州的憤怒,他不顧諸位大臣勸阻,毅然決然地發動了東征。

    而面對劉備浩浩蕩蕩,率領數萬大軍東征的局面,孫權當時委任了陸遜作為江東大軍的主將,抵抗劉備的大軍。

    于是乎,一場歷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宜都郡內發生。

    那一戰,夷陵火光漫天,以陸遜為代表的江東大軍取得全面勝利。

    那一戰,季漢精銳盡喪,劉備被打的近乎全軍覆沒最后郁郁而終。

    陸遜因此戰而名聲大噪,憑借此戰,陸遜逐漸成為了江東大軍的領軍將領,他也因此成為了維護吳國社稷穩定的一根定海神針。

    而現今糜旸所面對的陸遜,正是他的全盛時期。

    歷史上發生的夷陵之戰是公元221年,現今是公元219年末,相距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現在的陸遜與歷史上的他相比,無論是在謀略方面、還是排兵布陣方面的才能,都應該相差不多。

    在江東四大都督中,魯肅擅長戰略,呂蒙擅長戰術,唯有周瑜與陸遜是全才。

    軍政一體,術略雙全,這樣的敵人,怎能令糜旸不感到憂心。

    糜旸正在腦海中急速的思考著,下一步他該怎么做。

    按照之前的情報,在呂蒙偷襲荊州的這場戰役中,陸遜是被江東一方當做迷惑關羽的棋子,領兵在陸口駐守的。

    但隨著糜旸改變歷史的情況下,許多事已經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轉變去。

    也許正是因為呂蒙的戰敗,令陸遜有機會領兵來到了前線。

    依照陸遜的才能,呂蒙沒有辦法只能退兵,不代表他沒辦法。

    糜旸一時之間,也猜不出陸遜的策略會是什么。

    因此糜旸也就沒辦法,如對付呂蒙那般,提前進行布置從而令自己獲得大勝。

    就在糜旸沉思的時候,王洪看到糜旸自從聽到敵軍萬余援軍,由一陸姓將軍率領而來之后,臉上就浮現了憂慮之色。

    于是他問糜旸道,“主簿可是知道那陸姓偏將為何人?”

    糜旸邊思索邊答道,“若吾所料不差,那將應該是陸遜陸伯言。”

    聽到糜旸言那將為陸遜,王洪臉上流露了好奇之色。

    這人是誰?

    江東因為瀕臨荊州,所以王洪自認為對江東的一眾名將也算有些了解,但實在是沒聽過陸遜這人。

    王洪認為既然陸遜這人并不怎么出名,那應該就不是如今糜旸臉懷憂慮的原因。

    想來糜旸可能是因為,那新到的萬余江東大軍感到憂慮。

    因此王洪開口對糜旸言道,“主簿何須憂慮。”

    “連番大勝之下,主簿威名遠著,現今城中上下一心,縱使敵軍增兵萬余又有何妨。”

    “堅城之下,他們唯有敗北而已。”

    糜旸兩次大勝,已經成功令王洪對其折服不已。

    而且哪怕孫權新到兵馬萬余,至多也不就是恢復到原來的十萬之眾嗎?

    之前糜旸都不懼,現今糜旸又何必太過憂慮呢?

    聽到王洪這么說,糜旸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他又不是擔心那城外新增的萬余大軍,他擔心是陸遜好不。

    糜旸正要扭正王洪的觀點,但因為王洪的這番勸說,卻瞬間讓他反應過來一點。

    現今陸遜聲名不顯。

    因為陸遜聲音不顯,所以王洪會誤以為他擔心的,是那萬余新增的江東戰兵。

    因為陸遜聲名不顯,所以之前呂蒙才會向孫權建議,令陸遜代替他領兵駐守陸口麻痹關羽。

    而且按照《討孫寶典》這本書中的內容來看,徐詳雖對陸遜記載的很詳細,但在一眾江東將領的記載中,陸遜只是排在中間的位置,不上不下。

    徐詳乃是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士,又是孫權的近臣。

    他這排列順序就是按照江東諸將,現今在江東的地位所排列的。

    也就是說,目前在這天下中,只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的千古名將,也只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江東的定海神針。

    而在目前,孫權是不知道這一點的。

    現今的江東主將也不再是器重陸遜的呂蒙,而是多疑的孫權了。

    孫權如今并不怎么看重陸遜,加上他又多疑,那糜旸能做的事就很多了。

    想通這點后,糜旸臉上不禁流露出了喜色。

    在成都時,糜旸曾問法正道:若有一日敵軍比我軍強大,我軍該如何致勝呢?

    法正答:兵多者,攻其將:將眾者,擾其心。

    敵人兵力強大,就去對付他們的將領。

    敵方將領如果手下人才眾多,那就依據他的性格,去擾亂他的內心,從而戰勝他。

    名師不一定出高徒,但因為有個名師,他的教誨可以令糜旸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糜旸命王洪近前,令其馬上去召集城中士子,越多越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