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怀仁也附和道:“有山长大人的墨宝挂堂里,真是蓬荜生辉。” “山长大人的字有几分清灵山人的风格。” “苏先生,你……你认识清灵山人?” 这时苏南端着茶过来,苏怀仁接过茶双手放在山长右手边的桌上。 “在下刚中进士的那一年,清灵山人在翰林院任职,在下有幸与他在一起共事过一些时日。” 苏怀仁说着面露憾色:“可惜世道混沌,清灵山长才华横溢却难以得到重用,他毅然离开,纵情山水,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去了。” “你也是进士?还来自京城?”山长激动得身子往前倾了倾。 看着儒雅的苏怀仁,山长倍感亲切。 “在下迂腐不才,不愿与人同流合污,这不……被贬回原籍,遭遇旱灾,成了流民。”苏怀仁说着露出一抹自嘲的微笑。 “佩服苏老弟放下富贵走清流之路,清灵山人也是不恋权贵的性情中人,还好我离开了京城,托燕南王的福,在莱阳立足。” 在书院时忙着救人,没说上几句话,今日再见,两人越聊越投机,犹如久别的故人。 山长与苏怀仁相谈甚欢,原来清灵山人与山长是同窗。 山长见苏谨和苏南眉目与苏怀仁有几分相似,他问道:“这两孩子都是你的孩子吧?” “正是在下的犬子。” 紧接着苏怀仁又给山长介绍了林妙手。 他说到江姝月时,眼底泛起泪花。 “这孩子和林兄都是我家的贵人,若没有她,我家恐怕只有去流民安置村。” “伯父折煞小女了,若当年没有婶子出手相助,小女和秋菊连安身之所都没有。” 江姝月说这话只是宽慰苏怀仁,她不想苏家人觉得亏欠自己的,她有空间在手,要去哪里立足都容易。 再说苏家人对她关照甚多,到后来亲如家人。 寒暄中,山长得知苏谨和苏南都读过书,尤其是得知苏谨已经读到《论语》时。 他目露欣赏:“可不可以让这两孩子都来临江书院读书?” 苏怀仁没想到还有这意外惊喜,他激动地对苏谨和苏南一招手:“快过来谢过山长大人,你们终于有地方读书了。” 能在临江书院读书,那可是机会难得。 “多谢山长大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