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这还有一个好消息要跟陈社长分享。”徐婉宁面带浅笑,“我二哥发了电报过来,让我们分厂运输一批黄桃罐头到京市,如果不出意外,我们甚至能早早地打开京市的市场。” 电报是徐茂庭两天前发送过来的,距离他收到徐婉宁的信,已经过去了十天时间。 他确实有想帮助小妹的想法,但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利用这几天时间,走访了各大百货大楼,甚至是友谊商店,确定目前市面上没有比黄桃罐头更好的水果罐头出现,这才向上一级提出了申请。 好在,申请被通过了。 “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年近五十的陈社长,此时像一个孩童一般,激动地在原地打转。 他也没想到徐知青负责的食品厂分厂这么争气,甚至都不用他多做什么,订单自己就找来了。 一旦京市的市场被拓展开了,第一个做出黄桃罐头的食品厂分厂,一定会名声大振。 而食品厂的分厂就建立在大江村,属于他管理的红旗公社。 这完全可以在他的个人履历上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知青,你这边有什么要求的话,尽管提,食品厂乃至我们公社,都会大力支持你。” “说起来,我现在还真有一件事儿要跟社长您商量。” 陈社长立即拉了两张凳子,招呼徐婉宁坐下,“你说,我都听着呢。” “黑省目前只有咱们分厂生产罐头,但这只是暂时的。而罐头的制作方法和需要用到的材料都很简单,咱们的罐头运输到京市去,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种情况,会有食品厂模仿咱们,生产罐头。” “这……”陈社长眉头紧锁,显然之前从未预想过还有这种可能,“徐知青,你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徐婉宁摇头:“这种事情避无可避,我们只能平静地接受。不过距离其他食品厂竞相模仿还有一段时间,咱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落实一件事情。” “什么事?” “给咱们的罐头起一个名字,并注册商标。” “注册商标?” 这个陌生的词汇触及到了陈社长的知识盲区。 他以前从未听说过。 徐婉宁记得,现实世界中是1982年8月23号那一天,经过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通过了注册商标的提案。 但她现在所处的是书中世界,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向和现实世界大体一致,但一些小细节却不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