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五十百斤粮食不算多,人口多的都吃不了多久,但没办法多买多带,多了就有投机倒把的嫌疑了。 当然,宋小姑都是给钱的,一分不少。 也是有好处的,不需要粮票。 城里粮食全是定量的,大人有多少口粮,小孩有多少口粮,全都是定好的。 一大家子人的,能不缺粮吗? 到了月底分粮的时候,都是勒紧腰带熬着过的。 不过宋小姑有娘家能接济一下,这可是能松缓不少! 周栋就摸了摸大骡子,夸赞道:“这大骡子就是抗造啊,车上这么多人跟粮食,可是这大骡子却跟没那回事一样。” 乔念瑶也觉得,上次坐骡子车的时候听说了,这大骡子能载得动三千斤的货物! 他们这些人加上货物加起来的还不到两千斤,所以真不愁。 乔念瑶跟熟悉的赵知青打了招呼后,村里的李大娘就想跟她打听昨天宋二姑来的事。 “昨天他二姑过来是说啥了?让你那么生气还动棍子把人给打回去?”她问道。 吴大嫂撇嘴,“这还问,村里都传遍了,她那不活该么!” 李大娘就看向乔念瑶,想让她说两句。 但乔念瑶没多说。 宋大姑道:“可别说那老夯货的事了,我倒是好奇,你们今年是咋干的?一家子今年分的钱,这差不多是红旗大队前三了,可真是不得了。” 她一副好生羡慕的表情。 李大娘注意力一下就被转移,高兴得不行,“我们家可是打算争取先进家庭的,当然是要努力干了!” “真的啊?那可真是不得了,不过你别说,别人家要是评先进家庭我不服,但你家我是无话可说!”宋大姑道。 李大娘也高兴,夸夸其谈起来,“要是真有那个机会,你可得投我家一票啊。” “要真有那机会,不用你说我也投,话说回来,苏苏这年纪也不小了呀,说亲了没有?”宋大姑又把话题转移到她闺女身上。 “这不是正在说么。”李大娘聊到这个,更是高兴了,又不往下说了,可又一脸你们快问的表情。 宋大姑成全她,“啊?说了啊,这是哪家有这好福气?” “就是孟知青。”李大娘笑开了花。 自己女儿可不是嫁给乡里人,而是嫁给知青院那边的孟子勋孟知青! 孟知青三个字出来,吴嫂子就有点意外了,“真的呀?那以后孟知青回城去,苏苏不是要跟着去享福?” 车上的人,顿时都看向李苏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