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起身暂时离开了武英殿。 而就在他离开后,沉寂的武英殿中不知是谁率先开口,紧接着诸王都开始就朱棣说的那些话讨论起来。 蜀王朱椿此时是坐立难安。 因为大家都在围着他问问题。 “诸位兄弟,侄子,削藩是大势,不是谁反对就能阻止的。” “为什么要削藩,陛下刚刚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我们身为大明的藩王,陛下的亲人,理应为陛下分忧。” “况且陛下也给我们留了出路。” “我等,莫要让陛下为难。” 朱椿起身,话说的很漂亮。 “老十一,前些天,陛下召见了你,是不是给你许诺了什么好处,让你如此支持?”说话的是楚王朱桢,老朱第六个儿子,杨轩喜欢叫他老六。 他的封地是在武%昌,杨轩在湖广推行新政的时候,与他小聚过几次。 朱桢的话一出,其他藩王也看向了朱椿。 后者心里欲哭无泪。 现在就算他否认,诸王也不会信他。 毕竟此次削藩,极大的损害了藩王们的利益,你一点意见都没有,这换谁谁不怀疑啊? “诸位兄弟,侄子,我知道,就算我说陛下没许诺我好处,你们也不会相信的。” “不过你们要清楚,此次削藩,为的是大明的千秋之计。” “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不用我说,你们也都清楚。” “陛下召集我们商议,这已经是给我们面子了。” “我们得学会知足。” “况且,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也无法照顾到太远之后的事。” “言尽于此,削藩,我是支持的。”言罢,朱椿便不再开口。 见此,诸王的脸色也是不太好看。 朱棣说的那些理由,他们不是不能理解,但是,这对他们剥削的也太狠了吧? …… 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 朱棣弯着腰,悄悄观察着自己离开后诸王的反应。 见大部分人都不乐意削藩,朱棣的脸色不太好看。 但看到朱椿表示支持自己削藩,朱棣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弟弟识大体,知进退。 等他返回封地的时候,再多给他点赏赐,也不是不行。 朱棣心里如此想着。 …… 在诸王商议了半个多时辰后,朱棣再次出现在诸王的面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