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节 收买裁判-《明末有钱人》
第(2/3)页
所谓急中生智,姬庆文忽然有了个鬼主意,赶紧吩咐身旁的黄得功这就出门去就在“绛云楼”边的织坊里走一趟,自己则努力压服住胸中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故作镇定地坐在座位之中。
那边钱谦益听姬庆文大言不惭,倒也被激出几分好奇,慢慢坐了下来,脸上露出讥讽的表情,说道:“哦?据说姬大人颇有经营之道、又平伏民变立下军功,却不料文采也是极为出众的。这样文武双全的大人才,终我大明朝一代,唯有于谦于少保、阳明先生王守仁两位而已。竟没料到,姬庆文大人也又这样的才干……那可真是社稷之幸、万民之福了啊!”
他这几句揶揄的话刚说完,中庭之中便又响起一阵哄笑之声来。
那马湘兰知道姬庆文的身份,虽然并不相信他能写出比钱谦益更好的诗来,却也不愿轻易得罪他,便向钱谦益蹲了个福,缓缓走到姬庆文身边,笑盈盈问道:“大人有什么好诗,不妨念出来听听。即便比不上钱先生,自然要比这些看客们强多了!”
马湘兰这话算是有言在先,给足了姬庆文面子——她能有这样的情商,也难怪能从一个娼妓起家,接连在南京、苏州开办青楼妓院了。
可她没想到的是,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码农姬庆文,写得诗固然难忘钱谦益的项背,比起那些围观说风凉话的看客们,也是颇为不及。
因此只见姬庆文一张并不帅气的脸憋得通红,在瞬间勃发的肾上腺素的激励下,他终于放下所有的面子,开口吟诵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疙疙瘩瘩地将这首诗念完,中庭之中顿时沉寂下来,忽然又爆发出比之前几次响亮得多的哄笑声:
“嘿,这不是李义山(李商隐)的《无题》诗吗?”
“可不是吗?这诗我家四岁的儿子都会背,背得还比他流利不少呢!”
“哼!这个姬庆文,从来都是目中无人,一定是故意念这首诗出来戏弄我们的。”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