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鼓山大营,是新兵训练的营地,张云不在,秦浩明便离开总督府,搬到这里和将士同吃同住。 身处乱世,他明白军权的重要性。 不同于洪塘大营的天雄军骑兵将士,已经和他浴血厮杀同生共死过,大小将校都是身边亲卫担当,可谓掌控甚严,忠诚度绝对有保障。 而鼓山大营都是新兵,大小将校临时指定,仍处在磨合期中。 这个世上,没有人生来就要为谁尽忠效死,哪怕是高门家丁部曲,也需要养士数年乃至更久,才能换来真心,托以生死。 第二天清晨,秦浩明尚在睡梦中,便被营帐外的锣鼓声惊醒。 他披着衣服行出营房,便看到东方不过刚露鱼白,营地中民夫们已经列队整齐,各持工具,在匠头的带领下继续建设营房。 军官教导营这会儿也已经被甲乘马,在营中伫立等待军士集结。 昨日商议军事过晚,虽然只是浅睡片刻,但众人这会儿还是精神奕奕,瞧见秦浩明站在营房前,愈发显得精神抖擞。 过不多久,几个方阵千余军士已经集合完毕,腰畔挂着绣春刀,肩上则背着一个硕大的竹篓,手持竹枪,在将领们的号令下开拔离营,开始了一天的操练。 秦浩明望着军士们离去的方向未久,阎应元这会儿也已经起身,穿着一件敛袖短袍行了过来,一边行走着,一边左右观望打量着营地,笑语道: “教导营将校经过秦督调教,确有任事之才,能够统御分明,井然有序,已经可以称得上是知兵了。” 秦浩明自得笑笑,明白要让人做到令行禁止,临阵不怯,已经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千人自有千面,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个人的特点抹杀到微不可计,要让千、万人同心同欲,只为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胜利! 每一个为将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练兵统御手段。有人擅长以杀人立威,有人则以爱兵著称。 秦浩明自己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能够想到的无非就是赏进罚退,增加人的荣誉感,在内部保持一个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一支最好的军队,不只要有充沛的体能,优良的配给,还要有其灵魂所在。 要给人树立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让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为何而战,自己的努力又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秦浩明却想了许久。 身在这个民族的转折点,民族主义当然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点。但对于普通士卒而言,这个论点不免有些失于宏大,并没有什么切身的体会。 能够参军入伍的,大多都是寒苦人家。让他们生活流入不幸,对他们施加迫害的,并不独独只有建奴和叛贼。 况且,就算是力战,将建奴屠灭干净,他们也未必就能笃定获得美好生活。 最起码在眼下年代,大明和建奴之间的矛盾还并没有激化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对很多人而言,投降建奴并非是一个难以选择的苟且机会。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建奴是一个十足的恶魔,正在蛰伏等待择人而噬!而一旦选择了苟且,他们将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这个世上,生死最公道,无论世家高贤,还是寒伧走卒,一死皆休。 生而富贵,死的未必有价值。寒伧半生,唯有一死动人心魄,同样能胜过人世许多,壮骨留馨。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大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人愿将生死托以恩主,君以国士待我,当以国士报之。当然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壮怀激烈的高亢情怀,但人情冷暖,其心自知。 大明长期的崇文抑武,加上各种社会问题,人心涣散积重已久,想要重新收捡回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秦浩明在四处招兵到处布局的时候,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至于说军队的战斗力问题,他并没有过分担心。 实践证明,建奴虽然凶悍,但也绝非天下无敌。 哪怕是现在,在不作弊的情况下,人数相等的两军对垒,只要调度得宜,后勤无忧。 彼此厮杀起来,大明军队未必就全无招架之力,即便不能摧枯拉朽的取得胜利,也绝对不会大败亏输。 如果建奴真的勇猛到一个个仿佛天兵天将,那么边关九镇也不会稳若磐石,大明也不会延续那么久。 归根到底,还是汉人自己出了问题,强汉传承悠久的凝聚力被打散,而不是建奴鞑子真的就无可匹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