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徐州之战(62)-《大汉龙骑》


    第(3/3)页

    还有一点就是刘澜对徐州与小沛的改革,相比于小沛的改革,曹操对徐州早期的改革更感兴趣,限田与屯田之策无疑是刘澜崛起的一大主因,保证了后勤,至于工商他并不赞同,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因为奢侈之风的盛行才有了《潜夫论·浮侈》对天下间奢侈的评议,所以如果鼓励工商,对兖州一定是弊大于利的,而随着工商兴起,后患更是无穷无尽的,首先粮食就会成为头等大事,这是他所无法忽视的一大原因。

    所谓饱暖思****,到时别说种地了,只怕募兵都难,而且他控制下的世家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虽然一直在减少世家的影响力,但却又不得不小心处置世家的反应,他可不想再有第二次的吕布偷袭兖州之事发生,尤其是现在他与世家在争夺自耕农与佃农的问题上矛盾重重,他需要更多的自耕农来种地收粮,可世家同样需要更多的自耕农成为佃农为其种地,矛盾分歧越来越大,所以徐州的限田之策势在必行。

    这一点,无疑刘澜走在了他的前面,使得徐州百姓丰衣足食,粮食可用,而他还在为如何从世家手中收回天地分给百姓而苦恼,如今自耕农越来越少,只能靠军屯民屯来填补,这也是他现在最为苦恼的一件事情。

    所以他在与刘澜的比较之下,发现他所属的兖州居然全方位落后,一长一消,如今这也的局面好像变得极为正常,这让曹操越来越忧心,对接下来刘澜很可能的大举入侵感到无助以及没有信心。

    可是很快,他又想通了,刘澜发展沛县与徐州的时间远比曹操发展兖州的时间要早得多得多,而曹操想要改变现在的近况,其实需要的也只是时间与更宽松的外部环境罢了,如果把他换在刘澜的位置上,他相信自己做的一定不会比刘澜差多少。

    曹操很自信,他也有足够的自信相信他做的可以更好,而历史也已证明了他做的却是逼同时代所有人都要好,甚至是智慧的化身诸葛在他面前也得低头,但他的局限性又证明了他远不可能与刘澜相比,因为他不管怎么办,都无法逃出儒家对其的束缚。

    而历史已证明了一个道理,儒家根本就不适合更不合适治国!

    它的前车不是别人,正是奉天法古的新朝王莽!

    这位被后人誉为穿越者的野心家,以儒家的治国方针最后把曾经无比强大的大汉朝治理的一团糟。

    可后世儒家做的说的却只是将其称之为**而闭口不提他完全是照搬儒家的治国方针!

    儒家当真是适合这个国家?

    还是适合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不然为何每到异族入侵之时,率先举起白旗,无耻受封的都是孔府?(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