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零 毒蛇与笼中蛇-《七海扬明》


    第(3/3)页

    而等到出现两种可能,帝国就会接受日本的统一。

    其一,全面的介入也无法取得成功。其二,付出的代价超出了事成后所得。

    《申京商报》的文章认为,日本的统一是早晚的事,而帝国可以接受日本的统一。

    原因很简单,工业革命已经开展,封建王朝的时代结束了。

    在封建王朝时代,土地人口就直接与一个国家的实力挂钩。就以日本来说,每一次对外侵略都是国家统一之后。但工业革命的打破了这一规律,土地与人口只是国家实力的基本要素,真正与国家实力挂钩的是工业能力。

    统一后的日本,如果没有工业能力,仍然不会对帝国造成什么威胁,因此分裂的日本固然最好,但统一的日本也并非不能接受。《申京商报》认为,关键不在于日本统一与否,而是在于日本是否能完成工业化。

    而《申京商报》给出的答案就是不能。他们的理论有两个,第一,工业国家必须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这要必须要靠对外殖民才能取得。当然这也是时代限制,这个时代的人自然不知道工农业剪刀差也可以完成这一目标。而日本的位置很特殊,这个国家就在帝国卧榻之侧,距离最近的另外一个拥有独立外交的国家是莫卧儿帝国。而向东要横跨整个太平洋才能接触到可以殖民的地方。

    也就是说,日本与欧洲国家不一样,它处于帝国的势力范围内,若想崛起,不能像欧洲国家那样,可以在帝国的边缘位置慢慢崛起,而是出了新手村就直接打大龙。

    而第二个观点则更为重要,即便第一个不成立也没关系。这个观点就是,日本缺乏工业化需要的资源。

    毫无疑问,帝国掀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两种原材料,煤炭和铁矿。前者日本是有的,即便是帝国三十三年这个时代,出产自日本的煤炭仍然在帝国市场上占据相当的份额,只不过比例年年降低。但一年超过两百万吨的产量,以及相当的储量,对早期的工业化来说是足够了。

    可问题是,日本没有像样的铁矿。事实上,除了煤炭之外,工业化需要的一切原材料日本都没有。这意味着,日本的工业化就算展开,天然就处于成本高的劣势,随时随地都能被帝国卡脖子。

    至于其他的观点比比皆是,比如日本是一个身处最强国家旁边的岛国,纵深很小,天然就容易被入侵。

    《申京商报》得出的结论就是,日本崛起的唯一可能就是帝国的沉沦,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空间。而对日政策上,《京报》与《申京商报》也完全不同。

    《京报》认为,要警惕日本,尽可能的限制日本,维持日本现在的分裂与落后的状态。

    而《申京商报》总结出来的政策可以用八个字来表述:短期可用,长期可控。这也是帝国国内资产阶级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促进帝国与幕府的关系正常化,促进幕府开国,加深两国的经贸合作。

    两种不同的观点,确实对帝国中枢做出决断发挥了影响,但是《申京商报》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