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 长安。 崇文殿。 科举殿试正在进行。 半炷香后,王牧经过深思熟虑后,开始动笔。 王牧之所以思索这么久,并非他写不出来。 以‘节度使’为题,有很多种写法。 王牧完全没必要担心动不了笔。 王牧想的是,皇帝为何要以‘节度使’为题? 殿试与解试、省试不同。 解试和省试有多位阅卷人,最终的成绩,由多位阅卷人共同决定。 但殿试不一样。 殿试的的主考官只有皇帝一人。 成绩也是完全由皇帝决定。 这个时候,考生能否摸清皇帝的想法,就非常关键了。 若是摸不清皇帝的想法,即便文笔再好,见解再深,恐怕也拿不到多好的成绩。 因为你写的不是皇帝想看的... 王牧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两个时辰后,殿试结束。 礼部尚书将十位考生的文章都收了过去。 十位考生离开崇文殿,在殿外等着。 为了保证公平,科举殿试的成绩,都是由皇帝现场批阅,然后决定排名。 至于十位考生...... 可以选择离开皇宫。 也可以选在在殿外等排名出来。 只不过,没有哪位考生会选择离开皇宫。 所有考生,都是神色激动的在殿外候着。 十位考生之中,王牧则是有些不安。 因为,他写的文章,太过激进... 若是惹得皇帝不悦,恐怕殿试成绩垫底。 崇文殿中。 李祀端坐在龙椅宝座之上。 礼部尚书将考生的文章,呈递到皇帝龙案之上。 “陛下,请过目...” 礼部尚书话音刚落,李祀便开始翻阅考生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的题目为‘节度使制度的利与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