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大隋逍遥王》


    第(3/3)页

    其实在开皇二年朝廷就有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

    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百顷,少至四十亩。

    以此同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

    多至五顷,少至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

    这也是最初时期的政策,可是随着隋文帝的大一统,那么均田制就逐渐行不通了。

    国家不打仗了,人口激增,土地自然不够分了。

    后来大业元年,隋炀帝下令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

    所以现在的矛盾,就是朝廷是给人口分配土地的,但是现在朝廷征集大批农民去修运河了,那么土地自然就荒废了。

    所以现在逃过来的难民,再次按照均田制不就解决了。

    宋仁杰苦笑道:“朝廷早就下令按照人口分田,而岭南的百姓亦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目前岭南所有耕地,均是按照人口分配的,实在没有多余的田地。”

    “所以如今过来的这些难民,要是少量难民,怎么着也能分到田地,可现在这情况,难民源源不断,谁也不知道后续还会有多少难民过来,要想这么多人都能分到耕地,难如登天。”

    “大哥何出此言,没有多余田地分配,为何不能开荒?”

    宋仁杰摇摇头:“陈兄弟你有所不知,岭南地势复杂,群山环绕,要想开荒,那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大哥,在我们家乡有句话,叫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要能开荒,其余人力物力什么的都好办。”

    “陈兄弟有何高见?”宋仁杰急忙问道。

    陈元笑道:“以大哥之见,要想开荒,腾出足够的耕地,需要多少人?”

    “起码也得数万人,陈兄弟你可知道,这开荒的数万壮丁,所需要多大的财力支持?上报朝廷拨款显然不可能,而宋家也负担不起。”

    他何尝不知道开荒这条路,问题是,在岭南这种地势复杂的地方开荒,起码也得数万壮丁。

    而且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一久,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