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战国之东帝》
第(2/3)页
至于达子为何明知必败也出城决战,这是准备借燕人之手杀掉齐王地。因为三十年前,齐军杀了燕王职的父兄,所以达子以为齐王地也会死于燕军之手。
然后,以燕军的实力,最多祸害齐国一番,就会退兵了。
到时,太子即位,完美的继承齐王地的遗产,寄托国家的希望,用不了几年齐国就会再次强大起来了。
只是,达子还有达子身边的那一群人,都错误的估计燕国的决心,燕国这次来伐齐,不仅仅是报仇的,更是要吞并齐国。
而且,达子更加小瞧了乐毅的能力,然后,齐国在乐毅政治军事的双重攻势下,快速崩塌了。
历史上,五国伐齐之后,赵国攻打以高唐为核心的河间区域,足足耗费了八年的时间。而乐毅攻打临淄、阿城、平陆、南城、琅琊等齐国重城要地,仅仅只花六个月。
所以说,乐毅进了武庙十哲,而廉颇却只能算武庙名将,其中差距还是很明显。
说到这,就要说明第三个问题,关于乐毅的能力问题。
许多书友都说乐毅其实没那么强,说是强化乐毅。
其实吧,我个人觉得一点也没有强化。
说以乐毅,最早知道这个人的时候,是读《三国演义》,从看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才知道有这人,连诸葛亮这么神的人,都有偶像,这管仲和乐毅两人了不得。
小时候读三国,喜欢刘备,因为他是主脚,所以喜欢。青少年时期,再读三国,就不再喜欢刘备,而移情别恋到曹操。现在,三十而立,却是更加喜欢刘备了,喜欢的是他的精神与意志,而对曹操的不择手段也渐渐有了厌恶。
而诸葛亮这人,说实话,《三国演义》没有写出诸葛亮的智慧,甚至还有贬低了。
个人的看法,三国时代就两个大军事家,大计方针战略战术全能的大军事家,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就是诸葛亮,而其他人只能算名将,要逊色一筹。
而乐毅也是如此,看上去战绩平平,趁齐国虚弱才一口气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不过是乘人之危而已。
但是,如果将同样乘人之危的廉颇、蔺相如、赵奢去跟乐毅对比,赵国君臣对比燕国君臣,其中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因为喜欢诸葛亮,所以爱屋及乌同样喜爱乐毅,就扯了这么多。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齐国强大却一退再退。
首先,是济西之败,齐国主力全失,国人大恐,面对乐毅率领的燕军,自然就会被打得还手之力。
这个时候,不是主脚变傻了,而是智力谋略无用,而是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东西难以发挥作用。新中国将帅如云,国民党同样名将辈出,但抗日战争依然打了八年,就是这个道理。
而在齐国实力开始恢复之后,齐燕两国的实力扭转,智力谋略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只不过被齐王地坑了。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没把齐王地写死。
其实,不用书友催,我读历史书的时候,读到齐王地被抽筋后活活痛苦哀嚎了一整天才死,这才舒了一口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