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打还是不打?-《我在曹营当仓官》
第(2/3)页
曹丕虽然心思比一般的同龄孩子要重得多,但他的心思都在曹操的后半句话上,根本没意识到周围的气氛有了明显的变化。
愣了好一会儿,似乎是察觉到空气突然安静,曹丕这才开口激动地道:“儿,谢父亲赐婚!”
先前,曹丕最担心的就是曹操会嫌弃甄宓曾嫁过人,哪怕楚云反复向他解释这完全不是问题,曹丕还是内心难安。
眼下听曹操亲口应允,曹丕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当然,如果他对曹操的秉性更加了解的话,就会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么的多余了。
正式接手邺城之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曹操开始着手处理冀州内的政务,派人将家室转移到邺城。
当内政局面稍微稳定之后,曹操开始再度集结人马,打算北上进攻并州,彻底灭掉苟延残喘的高干和袁尚。
高干作为袁绍的侄子,本不愿向曹操摇尾乞怜,可形势比人强,在反复斟酌犹豫再三后,高干还是露出向曹操投降的打算。
因此,高干暗中试探着向曹操寄出一封书信,在书信中说了不少软话,虽然没有提及“投降”二字,但已有显而易见的献媚之意。
曹操看到书信之后,与楚云、郭嘉、荀攸等谋士商议,最后郭嘉与楚云商量着,给出一个建议。
那就是:告诉高干,如果肯将袁尚的首级献来,曹操可以接受高干的归降,并保留高干“并州刺史”的官职和实质地位。
这一箭双雕的计谋,曹操在听完就连连拍手叫好。
一来,这封信能离间高干与袁尚之间的关系,让危机之中的二人互相对立,这样一来,他们一旦产生内斗,无论谁胜谁负,都会为曹操省去很多麻烦。
二来,如果高干当真肯归降,由于并州实际领土大多被羌族、氐族、匈奴等外族所占领,如果当真除掉高干,由曹操另派人接受治理此地,是麻烦至极!
因为能胜任这一职位的人并不多,再加上并州荒凉贫穷,根本不值得浪费一位人才去管治,还要时不时去提防外族的劫掠入侵。
相反,高干本就在并州扎根多年,底蕴丰厚,深得民心,如果让他继续接手此地,无异于替曹操解决了一个烫手山芋。
收到曹操这封书信的高干,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
他明知道曹操这是在用离间之计,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居然对曹操的提议有些心动。
袁尚是他的血亲堂弟不假,曹操更是他的杀叔仇人。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讲这些伦理情谊都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他和袁尚之间注定只能存活一个的话,那么,他会毫无疑问地选择自己。
然而就在高干收到书信的当晚,他本打算秘密将袁尚谋害,将其人头献予曹操,奈何走漏了风声,袁尚收到消息,虽痛恨高干无情无义,但并州是人家的地盘,已经如过街老鼠的袁尚只能趁夜逃出城,继续向北逃窜。
当高干反应过来,派人追赶的时候,便是为时已晚。
过了几日,当确认收到袁尚已率亲信残部逃往乌桓的消息后,高干只得心怀不安地将这个消息如实告知曹操。
本打算将袁尚诛杀,以此向曹操换取荣华富贵和地位官爵的高干,见事情败露,内心是惶恐至极。
因为袁尚跑了,他用来讨好曹操的“礼物”,也就如煮熟的鸭子一般飞了。
但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曹操非但表示谅解,还按照先前给出的条件,接纳了高干的归降,并表示会上奏天子,在近期正式册封高干为并州牧。
这一下,可让高干乐坏了,本来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不说,就连先前对曹操心怀的仇恨,也消散殆尽。
人嘛,终归要向前看,在这个形势下,高干不但要抛去以往的仇恨,还要将曹操视作恩人才是。
以高干之能,当然意识不到自己的优势,以及手中掌握的筹码,误以为他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能取袁尚的首级。
实际,他自身的能力以及在并州根深蒂固的势力,才是曹操愿意招揽并继续任用他治理并州的最大原因。
——
袁尚不但跑了,还裹挟着二哥袁熙一起向北逃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