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是不借着宣府的由头针对百官,那百官就会反过来继续憎恨、厌恶寿宁侯。 而经过宁远在朝堂上那么简单几句话后,以后谁再想参奏寿宁侯,就要多考虑几分了。 至于针对贾斌,无需多想,大抵是私人恩怨。 道理上,他都懂。 可是,这小子太猖狂了。 自以为有办法赈济北直隶,就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简直目无君王。 这要是不狠狠的威压一番,这小子尾巴不得翘上天啊? “起来吧!” 弘治皇帝不耐烦似的挥手,道:“以后,尽量尽量安分一些,百官对此已经有意见了。” 宁远立刻会意。 这就是长辈对晚辈的提点了。 那百官,怕不是内阁之中的“三位”百官。 炒粮一事,自始至终三位阁老看似保持中立的态度,可实际呢? 弘治皇帝已然表述的很明确了。 如果说“知行合一”是对儒家学问的冲击,那此番炒粮行径,简直不易于对儒家学问的开炮。 三位阁老若能乐见其成才怪了。 弘治皇帝又吃了几口牛排,漫不经心道:“什么时候出发?” 宁远略微一顿,道:“本准备明日出发的,但是……” “宁远听旨!” 弘治皇帝正色开口:“朕敕命你为监察使,可临时调动各地方官-员,可临时任命三品以下命官,可先斩后奏,明日即行出发,赈灾北直隶。” “臣遵旨。”宁远立即应下。 监察使,这可是头一次出现在大明朝的官职啊。 没说几品官,可这权柄,却是开先河般的滔天了,比之巡按使强了无数倍。 换句话说,出了这京城,他宁远在北直隶任何地方都可以横着走。 谁敢唱反调,阻碍赈灾,直接咔嚓了没问题。 最主要的是,他能临时任命三品以下的命官,还没有数量限制。 到了地方,随意临时提拔下面的官员…… 这权柄,简直快与天齐了。 得令之后,宁远立刻行动起来。 也就在当日巳时,诸多米粮铺子皆是加入了米粮商会。 接着自是一笔笔大单的交易,一石米粮价格,约一两,涉及总银两近两百万。 而有了米粮,吏部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刘能,连夜离开了京城,一路向南而去。 也是当夜,一车车粮食在幽暗的月光下,拉往四面八方。 赈灾北直隶,正式开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