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杨国公官身论-《大宋就应该豪横》


    第(2/3)页

    杨浩笑着摆手让他坐下:“这上元节后,你就要走马上任,不过不要搞那老一套,李朝阳还是不错的,他有个族侄儿李茂春也是个机灵的,可以用,不要有太多的顾虑。”

    这就是定下了调子,你林文清上任想要用自己人,这可以,但是李朝阳不能动,同时还得提拔一下叫李茂春的那个年轻人。

    其实林文清也很清楚,就算是想换自己的人上来,李朝阳也不能动,那是前任吴择仁的人,况且李朝阳的名声还是不错的,动了他?呵呵……

    杨浩不是个那么记仇的人,虽然说起初和开封府有点过节,还不至于把他们也都弄下马来,吴择仁任职没有大错,而且是左右逢源,很懂时务,李朝阳为总捕头,却也没有过成一个富家翁,家中也不过就是比普通人家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这就很不错了,在蜉蝣的探查下,吴择仁李朝阳都没有大贪大过之事,或许是平庸了一些,但人家还是能办事的,这样的人可以用。

    对于林文清继任开封府府尹的事情,杨浩也只是提点了两句就不说了,转头看向郭大林:“大林啊,进展如何了?”

    郭大林笑嘻嘻的说道:“托国公爷的福,到了开海时节,大约能有两百艘大船入海了。”

    “哈哈。”杨浩听到这个消息也是笑了:“好,你和李俊这次算是豪气了,对了,不要忘了,要在大船上加装虎蹲炮,要把咱们的大船武装到牙齿上。”

    杨浩要造这么多大船到底是为了什么,李纲这些人都意识不到,哪怕是杨浩说的再多也没用,这是一种惯性思维,觉得杨浩造大船不过就是为了海外的财货罢了。

    杨浩也不会过多解释,对海外的征伐是必须的,太阳普照的地方,都应该成为我汉人的领土。

    “三司的事情已经快到尾声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三司,原三司的职权都要划分给你们各部,尤其是户部,伯纪啊,你要用心。”

    听到这个话,李纲连忙起身:“恩师教诲,学生谨记。”

    “嗯,对你为师是放心的,不过要切记。”杨浩说到这里顿了顿:“为官一任,不要总是去想那仕途之事,你身为户部尚书,更要考虑的是官员的执行力。”

    “执行力?”

    “不错。”见李纲有些不解,杨浩笑着看了看众人:“要不姑且听我解释一下?”

    众人连忙说道:“愿听国公教诲。”

    “好吧。”抿了一口茶,杨浩才缓缓的说道:“做官,是为了什么?只为了权利集于一身?敛财?享受?并不是这样的,国朝之未来,百姓之生存,都在诸位的身上,而所谓的执行力,就是考验的诸位的‘做’的能力,执行的能力。”

    “那么往大了说,这些不光是你们,就是各地官员也应该具备的品质,不要混吃等死,更不要只是做一个朝廷的传声筒,要真正的体会到朝廷每一个决策的深意,并且落实下去,更要体察民情,要将百姓的想法和要求反馈回来,这才是一个合格官员最基本的素质。”

    “不要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想法,也不要将朝堂的政策执行的走样化,更不要空喊口号,要做实事,在这一方面,不能懒惰,要做实,做好,做细,蒙亨啊,这一点你要多想一想,吏部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要拿出真正的成绩来,优选一些能够为老百姓办事的官员。”

    白时中连忙点头答应着,这些话说实话他需要时间去消化一下,这特么……简直和自己曾经的为官之道是背道而驰的啊。

    国公爷啊,您老人家这是啥意思?要我们两袖清风做个清廉的好官吗?这样的话当初就跟着那群清流混不就完了?

    杨浩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笑笑继续说道:“你们不要多想,就目前看来,只是这一点,就是那些自命清流的官员也未必能做到,清流又如何?在任上碌碌无为还不如回家种地去,腾出位置给那些想要做事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