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琉”通天下-《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3)页

    清康熙初年,内务府设造办处,负责操办皇宫的造办采办事宜。

    由于康熙皇帝对西洋玻璃制品非常感兴趣,遂于康熙三十五年传旨造办处分设玻璃厂。

    主要生产玻璃鼻烟壶、瓶、碗、渣斗等器物。

    起初,玻璃厂中的匠役,都由西洋人充任。

    后来,除少数外国人外,主要从博山征调。

    所用琉璃料条等,也大都在博山生产。

    博山的玻璃炉被誉为“御炉”,而博山的工匠则被称为“御匠”。

    华夏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及清乾隆二十二年《工部为咨事都水司案呈先准内务府文》等史料,均记载了博山琉璃工匠,在清宫制作琉璃产品的情形。

    这些被征募的博山琉璃工匠,先由府衙在炉行中选拔技艺高超者送到巡抚衙门,再由齐鲁巡抚衙门负责将他们送至工部,交造办处服役。

    这些琉璃工匠,在将博山琉璃生产技艺,带入皇宫的同时,也将皇宫和外国琉璃生产技艺带回博山。

    在造办处服役的博山琉璃工匠,要按皇帝亲自指定的样式和数量,来完成各种琉璃器的制作。

    生产出来的琉璃器,除皇帝自己把玩外,还大量地赏赐给王公大臣和外国国王。

    当时博山的琉璃制品,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并且“琉”通天下!

    特别是自嘉庆朝起,明朝国力衰退,琉璃厂风光渐失,琉璃制作技艺整体下滑。

    反而是博山琉璃生产,却随着时尚的变化和市场导向,呈现出一枝独秀的局面。

    咸丰前后七八十年时间里,博山琉璃业空前繁荣。

    这一时期经营范围扩大,器物类型多样。

    像是鼻烟壶、烟嘴、仿制玉饰等,屡有创新,以迎合市场需求。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