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春三月的气息,随着令人神清气爽的凉爽春风,悄然降临在了关中大地。 感受着明显回暖的气温,关中百姓铭刻于血脉深处的本能,也是被悄然唤醒。 ——春耕。 早自二千多近三千年前,炎、黄二帝所在的上古时期,耕种作物以获取食物的技能,就已经被智慧的华夏民族所掌控。 在之后的数千年当中,华夏文明的历代变迁,基本也都是围绕着农耕为核心。 ——地不够种了,那就往外打,将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赶走! ——粮不够吃了,那就内部革新,将那些欺压底层群众的暴君,如蚩尤、商纣等赶下台! 不单是内部革新,外部征讨、扩张,就连古华夏礼法、祭祀,乃至于天文学的诞生,都与农业息息相关。 ——最早产生于华夏文明的祭祀仪式,其主祭官向上苍、天神的首要祈求,便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自上古时期传延至今,在汉室依旧存在的礼法制度,也正是每年开春,天子亲开籍田,以劝天下农耕; 便是上古时期的星官观测星辰,也同样是为制定历法,好使农业生产‘各得其时’,让百姓得以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除草,什么时候该收获。 正是在这种上下传延五千多年的传承当中,农耕,成为了华夏民族深深铭刻于血脉深处的‘天赋’。 甚至到了后世的二十一世纪,得以成功登月的华夏人,最先想要弄明白的问题,也依旧是:月球上,到底能不能种粮食······ 到了现代化的后世尚且如此,如今,还处于封建制度农耕文明的汉室,自是更不用多说——三月一到,所有农户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即将到了的春耕之事上。 便是在这万物复苏,萧瑟了一整个冬天的长安城,也渐渐被熙熙攘攘的人群,而变得逐渐繁华之时,尚冠里曲逆侯府的安宁,却因一则突如其来的消失,而陷入了混乱······ · “什么?!” “走了?!!!” 曲逆侯府,后堂。 听闻堂外奴仆的话语,陈平只慌忙从榻上起身,顾不上整理服饰,便一把将门拉开。 面色沉凝的望向门外的奴仆,陈平不忘一边急着腰带,一边冷声提问道:“细细道来!” 就见奴仆闻言,强自调整了一番错乱的鼻息,才对陈平一躬身。 “禀,禀君侯。” “辰时,太子乘辇自司马门出未央,于武库同建成侯,及南军甲部校尉汇合,旋即赚到向北,直赴三原!” “奴往问未央宫北之民,终得其中一人言——太子谓沿道民曰:修渠未毕,不敢久留长安。” “奴又问,得民言:太子此修郑国渠,于冬前,已毕清淤、窄道事,唯剩固土一事尚未毕。” “今太子再出长安而往三原,待再回长安,恐当至夏四月······” 听着奴仆的汇报声,陈平的面色只一点点沉了下去,待听到那句‘太子这一走,要一个月后才回来’,陈平的脸更是彻底黑了下去。 “嗯······” 沉着脸稍一沉吟,陈平便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快速将衣装收拾整齐,便见陈平嗡而抬起头。 “汝速往相府,递上拜帖!” “片刻之后,吾当亲登相府,以会萧相国当面!” 语调沉稳的做下一声吩咐,陈平的面色不由更难看了些。 ——现在的陈平,可是天子刘邦派出的使者! 此回长安,陈平是有使命在身的! 才回到长安的那天,陈平便第一时间入宫,向太子刘盈宣读了天子刘邦的诏书,刘邦所交代的几件事,陈平也都办了个大差不离。 如关中粮价鼎沸一事,陈平已经从刘盈手中,得到了详细的应对策略。 对于赵王刘如意,刘盈也已经摆明了态度——家丑不可外扬。 至于刘盈整修郑国渠的情况,就算刘盈不在,陈平也能去少府转转,再从萧何那里简单了解一下状况。 但还有一件事,是陈平必须要亲自,而且是单独见刘盈一面的。 ——淮阴侯,韩信! 自邯郸出发之前,天子刘邦更是三令五申:这件事,必须单独问刘盈,并第一时间让刘盈给出处置方案,绝对不能让萧何、吕雉二人,为刘盈出谋划策! 陈平心中也十分清楚:这件事,几乎完全是针对太子刘盈的考验,将直接关乎到天子刘邦,对‘易储’一事的态度! 这件事要是办不好,陈平此番回转长安,别说立下功劳了,回到邯郸之后,能不被天子刘邦踢两脚,都算刘邦心情好! “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