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到张苍,王陵当下就惊呼‘小伙子长的真好’,于是便毫不迟疑的叫停了行刑,替张苍对刘邦求了情。 对于老乡王陵,刘邦自然是觊觎已久,怎奈王陵打小就和刘邦的大仇人——雍齿光着屁股玩儿到大,刘邦纵是有心,也实在是无从下手。 眼见一个‘让王陵承自己人情’的机会出现,刘邦自是从善如流,当即赦免了张苍的死罪,许其戴罪立功。 就这样,王陵便欠了刘邦一份人情,也算是为后来,投身汉营埋下了伏笔; 至于被王陵就吓得张苍,也自那时起,便对王陵恭敬无比,恨不能将王陵当亲爹来侍奉。 ——毕竟再怎么说,王陵也算是张苍的救命二人,一个‘再造之恩’,张苍无论如何都是要认的。 再后来,刘邦先入咸阳,又化解了项羽设下的鸿门宴,被项羽封为了汉王。 至于王陵,却碍于好友雍齿曾背叛刘邦,从而并没有投身刘邦账下,而是自带人马离开了咸阳,回到了南阳老家。 直到后来,刘邦亲自派人问王陵:过去,我只是沛公,不敢让阁下做我的从属,如今,我已经获封为汉王,应该是有资格请您来协助我了; 您救下的张苍,已经成为了我帐下的大将,难道您还要在南阳蹉跎岁月,等张苍这个小子,成为率领十万兵马的主帅吗? 得知刘邦之意,王陵也终于确定:老友雍齿的背叛,并没有让刘邦厌恶自己; 再加上张苍‘已为将军’,实在是很难让王陵忍住‘我上我也行’的冲动。 就这样,王陵几经波折,终还是投身于汉营,并在刘邦还定三秦的过程中,立下了不菲军功。 在刘邦还定三秦,并于霸上会盟各诸侯,准备共讨项羽之时,曾自丰邑逃走的雍齿,也以‘赵将’的身份重归刘邦麾下;曾经的‘些许’不愉快,似乎也算是暂时得以了解。 之后,刘邦率领诸侯联军五十六万大军,于楚汉彭城一战先胜后败,溃不成军;王陵的母亲,也同刘邦的父亲刘煓、妻子吕雉一同,落入了项羽的掌控中。 为了逼迫刘邦就范,项羽自是先拿刘煓做文章,却只等来刘邦那句‘分我一杯羹’; 而后,不死心的项羽又拿王陵的母亲做起了文章,打起了‘起码也要捞个人才回来’的盘算。 很显然,王陵不是刘邦。 对于项羽‘烹杀尔母’的威胁,王陵根本不敢坐视不管,只能赶忙派出使者,与项羽接洽商谈。 接见王陵派出的使者时,项羽也是让王母始终坐在一旁,险恶用意昭然若揭。 在项羽明确表示‘王陵不请自来,此事面谈’的坚决态度后,王陵派去的使者只能以‘我做不了主,先让我回去汇报’为由,暂时结束了这场接洽。 而此事的转折,也正是发生在这一刻。 ——听闻儿子王陵的使者即将返回,王母偷偷找到了使者,说:楚王无人主之相,成不了大事;告诉我儿,不要再想着救我了,好好跟随汉王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言罢,王母竟毫不犹豫的拔出剑,当着使者的面自刎而亡······ 等项羽得知此事,王陵的使者自是早已逃走;自知已经失去王陵的霸王项羽,竟一怒之下下令:烹王母之尸······ 老娘自刎而死,都没能躲过‘烹尸’的凄惨下场,终是让王陵下定决心,一心一意跟随刘邦。 因为这,即是王母临终前的遗愿,也是王陵报仇雪恨的唯一可能。 但王陵没有注意到的是:自己‘险些判汉降楚’的举动,并没有逃过汉王刘邦的双眼······ 就这样,王陵在好不容易摆脱‘雍齿朋友’的负面标签后,又被刘邦贴上了一个‘忠心存疑’的标签; 到后来,汉祚鼎立,遍封诸侯之时,刘邦更是刻意没封王陵,而后又晚封; 这里的‘晚封’二字,一拖,就是近两年之久······ 从最终,刘邦即便心怀厌恶,临终前也还是将王陵指定为‘萧何、曹参之后的第三任相’,就不难看出:对于王陵的能力,刘邦还是非常认可的。 但刘邦因为当年那件事,对王陵心怀芥蒂,也是母庸置疑的事实。 ——彼时的刘邦已是堂堂汉王之尊,都能撇下脸喊出‘分我一杯羹’,王陵为什么不行? 自是因为王陵不是刘邦,普天之下,也不会有再第二个刘邦。 但无奈的是:在刘邦看来,王陵‘险些无奈降楚’的举动,就是很不应该。 ——谁让刘邦自己,能在同样的情况下做到‘威武不屈’呢······ 便因为此事,王陵单是获封为侯,就从汉祚鼎立、遍封功臣的汉五年初,硬生生拖到了汉六年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