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两难的抉择-《山中明灯照前程》


    第(3/3)页

    有了校址和在建的教学楼,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一路开绿灯,全免费女子高中的审批手续很快就下来了,张寒梅任校长。然而办学梦想成为现实的这一刻,张寒梅却并未觉得轻松。

    压力接踵而至,学校审批的确通过了,教学楼按照计划也能如期竣工,但学生在哪?老师又从哪里招呢?张寒梅要的是孩子们回到学校去上学,而不是想要那个空空的校长名头。

    2008年的下半学期,校长任命书下来了,张寒梅没有继续留在逢山四中教语文,她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招生和招聘老师上。

    张寒梅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工作计划,她打算先立足于平安镇这一块小小的地方,从逢山四中的流失学生开始做工作。

    她先找初三年级组长要了这一届和上一届毕业班的学生名单,对比上一年高一入学名单,一个个核实高中未入学的女孩子们的去向。

    张寒梅开始早出晚归的家访,无论学生的家有多远,她也一定要亲自上门去看一眼,问清楚孩子在哪,为什么不上学。

    在此之前,张寒梅一直在逢山四中带初三和高三的语文课,因此许多失学的女孩子,以前都是她的学生。张寒梅一家一家的走访,一家一家的劝说,闭门羹吃了无数次,甚至当面受到过孩子们自己的拒绝。整整三个月过去,她只劝服了二十几家同意将孩子送回学校读书。

    “今天你又去哪?你这一天一天的,辛苦起来没完了呀,歇一天不行吗?”孙晓萍忍不住摇头叹气。

    “苦水村,”张寒梅答道:“路不算远,坐摩托车去。我有什么辛苦的呀,我前几天都跟苦水村的村支书打过招呼,他们知道我今天要去家访,他们都等着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