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唐俭心里这么想,嘴上却又不得不道:“老夫就洗耳恭听。” 李易欢笑了。 老唐,你还不是眼瞅着这份功劳?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接下来,李易欢就不再卖关子。 “咱们大唐有一种约定成熟的现象,参加科考的文人,会在考试之前,打磨出一见好的作品,写成卷轴呈送给声望较高的官员,请求他们向主持科考的礼部侍郎推荐。” “这叫行卷。” 在场的几个人,听得心中毫无波澜。 在他们看来,李易欢这些算是废话。 李易欢继续道:“投行卷就是为了公卷。” “公卷,就是由接受了行卷的公卿大臣,再次向考官推荐考生。” “行卷和公卷确有可取之处,比如当朝魏征魏大人,为人公正不阿,就会为朝中举荐真正的人才。” 魏征不由自主的挺起胸膛。 唐俭插了一嘴,道:“老夫上官唐俭唐大人也为朝廷举荐了不少人才。” 说完,看了一眼李二。 李二点点头。 唐俭心里舒坦。 能够被陛下认同,也枉老夫如此兢兢业业。 可是,接下来就为自己的话后悔莫及了。 只听李易欢叹息道:“可是,人总有私心。就算没私心,投了行卷,这个人也就等于做了某个公卿大臣的门生。” “老师向考官举荐自己的学生,就是徇私。” “朝中,有多少人因为这种师生关系,同为一派,老唐你应该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吧?” 窝嘈! 唐俭的心都凉了。 简直杀人诛心啊。 刚刚该为朝廷举荐人才,怎么足够就成了徇私舞弊,还有结党的意思? 这不要人命吗! 李易欢最后一锤定音。 “本来,这是可行之事,却因为人皆私心,最后却在实际运作中,反而成了徇私舞弊的重要手段。” 轰隆—— 李二的身体在打摆子。 没想到,引以为豪的科举制,竟然存在如此严重的弊端。 最可怕的是,在此之前他竟然没有觉察到。 朕…… 丢人了! 幸亏,儿子不知道朕就是皇帝。 最多,就是老子在儿子面前丢人了。 另外,儿子能够指出这个弊端,想必应该有改良之策。 李二心里充满希冀,却将目光落在了唐俭的身上。 唐俭心里苦。 他好羡慕魏征啊。 无官一身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