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今,在场的官员就他一个。 陛下想听皇子有什么良策,只有借助自己的口。 就像李易欢所说,这良策会被五姓七望活活咬死…… 老夫不就成了皇子得罪五姓七望的替罪羊? 嘶—— 老夫不干! “万年县伯如此说,可有改良之策?” 唐俭还是妥协了。 李易欢道:“没有改良之策,我说个锤子?” 唐俭心里心里默默流泪。 皇子,老夫还真希望你说的就是锤子! 如此,老夫不必以后为你背锅。 李易欢已经娓娓道来道:“现在的科举制其实本质上还是察举制,想要真正的实现公平公正的筛选一心为朝廷办事的人才,只需要做两点改良。” 魏征忘却自己的身份,因为心里一心为国的信念,忍不住问道:“少爷,哪两点?” 李易欢笑道:“一:大唐文人,人人皆可参加科考,从此无须投行卷。” 魏征心里沉吟:“这……” 说来好听,基本上没用。 这时。 李易欢又道:“二:糊名制。” “所有考生的试卷,姓名、籍贯、年龄等一切,全部用红纸糊住,三个人看不到任何信息。” “考官在评判试卷时,就不会因为个人感情,或者为了徇私舞弊,给内定的考生打高分。” “第二点糊名制,只有在第一点实施的情况,才有意义。而第一点的实施,也就断了行卷和公卷的路,相辅相成之下,才能够公平公正。” 吧嗒—— 君臣三人的下巴全掉了。 鬼才啊! 说来简单,却无人想得到。 行卷和公卷的弊端,也并非无人想得到。 但是,如何改良才能够杜绝这一弊端,就太难了。 想不到,在李易欢这里,寥寥数语,迎刃而解。 李易欢竟然叹道:“这一切说来并不难,但是允许天下文人人人有资格参加科举,就不知道陛下有没有魄力下这个圣旨了。” “这可是动了一些公卿大臣,还有士族门阀的蛋糕,反对声一定不会小。” 李二暗下决定。 舆论士族门阀的反对声有多大,这天下终究是朕的! 朕要某天,真正无愧的说出,天下人才尽入朕彀矣这番豪言! 魏征却同情的看了一眼唐俭。 可怜呦! 就一工具人。 又工具了一回。 万年工具人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