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掏钱!-《锦衣卿相》


    第(1/3)页

    潘、林二人很快也察觉到财政问题,纷纷上门向苏希锦取经。

    苏希锦只能打太极,“此事下官亦不清楚,下官到惠州不过三月,许多事还在接手当中,尚且不熟悉。两位大人不妨问问范知州,他来惠州时间长,想必知道得多些。”

    “范大人管理一州之事,不得空闲。苏大人不必谦虚,”潘大人慈眉善目,有商有量,“大人既有这个想法,总有些解决之道,不妨告知一二。”

    苏希锦低头,实在有些难为情。

    他又催促:“大人且说。”

    “先用官府银子顶上,反正朝廷总会拨款的。”她说。

    潘大人嗓子一梗,官府有没有钱他还不清楚?若有钱,何需前来问她?

    “重建之事迫在眉睫,等朝廷拨款恐怕来不及。”

    自然来不及,苏希锦心道,乌衣教每年收那么多银子,不都进了这些人口袋吗?惠州官府是穷,可他们这些人赚得盆满钵满,比官府有钱多了。

    “其实也还有一种方法,可缓解一二,便是募捐。”她心有顾虑,“只不过前些日子,州里商户已架棚施粥,此时再让他们掏钱,不甚容易,亦不太道德。”

    此法潘、林两人也曾想过,只不过蒋家第一个不认同罢了。

    “下官也只有这一个方法,”她摊了摊手,莫可奈何,“只能期待州里德高望重之辈,作出表率,其他富裕人家,后来跟上。”

    说罢,苏希锦摇了摇头,一副苦大深仇的样子。

    州里最“德高望重”之人当属蒋家,蒋家连施粥都不愿拿钱,又怎会响应募捐?

    潘、林两人若有所思,见她确实别无他法,只得让她回去。

    有两位大人坐镇州府,苏希锦身上的担子猛然一轻,每天打打太极,剩下就等着上面号召。

    “苏大人,慢些走。”

    这日临走时,林大人单独叫住她。

    “大人何事?”

    “家母可好?”他笑问。

    那日晚宴,苏希锦只当他拉近乎,难不成他当真与林家有关系?

    “一切安好。”

    他请见林氏,苏希锦便带他进门,令林氏与他一见。

    林氏初始也不认识,听他一说就泣泪涟涟。

    原来林大人与林氏同出夔州林家,只不过关系有些远。林大人的爹与林父的爹,乃堂兄弟。

    也就是说苏希锦的外公的爷爷,与林大人的爷爷是同一人。

    繁绕的关系,绕得苏希锦头昏脑胀。

    “想不到在这里还能见着血亲,”林氏掩面而泣。

    旁边的白荷连忙拿手帕为她擦拭。

    二人团圆,苏希锦表面笑嘻嘻,感同身受,内心则漠然,猜测林大人此番前来目的。

    以前在夔州,从未听说有个当官的外叔祖父,可见两家交情不深。

    此外,林氏乃外嫁女,按照这个年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观念来看。他一个路转运使,怎会莫名其妙,纡尊降贵探望他房侄女儿?

    难道真是他乡遇故知不曾?

    “阿锦,快叫外叔祖父。”

    林氏对她道,又与她说起林家发家的那些事。

    “苏大人年纪小,恐无印象。”林大人摆了摆手,“我也是前两年在韶关遇见正哥儿那小子,才知咱们老林家还有这般人才。”

    他看着苏希锦,眼神复杂,带着前辈看优秀后辈的欣喜。

    俨然忘记她姓苏,不姓林。

    “后来你飞黄腾达,成为天子近臣,更是不好贸然前往认亲。”怕被人说趋炎附势之辈。

    直到如今她被贬惠州,成为他的下属,才有幸来看看,这位林家闻名全国的后辈。

    “今此水灾,也算给了我们祖孙两一个见面机会。”他欣慰的笑着。

    说罢,撑起身子,就要离开。

    林氏连忙上前留饭,左劝右劝,都不见他留下。

    啧,苏希锦轻嗤,“娘,您去厨房弄几道小菜,阿锦跟外叔祖父聊聊。”

    后面两个字说得格外用力。

    等林氏一走,她就胯了脸,“林大人有事与下官说就是,何必打亲情牌?”

    林茂林坐下,乐呵呵端起桌上茶杯,低头一看才发现空了。

    挑眉,啧,面子功夫都不做。

    “老夫方才说的话,句句属实,”他说,只不过没那么纯粹。

    “老夫与苏大人做一笔交易如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