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入夜之后,致威二舰打开探照灯,来回扫视海面,航速进一步降到5迈左右,和步行速度差不多,小心航行。 舰队在峡谷中穿行,所有人都提起百倍精神,观察着两侧的航道。操舵兵更是一刻不敢怠慢,稳稳把住船舵。我和吴子谦、李志雄轮流在舰桥值守,日夜兼程。 一天后,进入火地岛核心区域,两侧高山慢慢变成高地丘陵,夜间航行时可以看到海峡两侧的岸边有堆堆篝火,沿着航路延伸,仿佛灯塔一般。这是这里的印第安土著部落的习惯,用煤炭堆砌起塔堆点燃。可想而知这岛上的煤炭多到何种程度,这也是麦哲伦命名“火地岛”的意思由来。 清晨一早,太阳还没有完全从峡湾处的山顶探出来,瞭望更报告发现大片陆地烟火。我赶忙来到舰桥,拿出望远镜观看,果然在北侧岸边不远的高地一侧,有大片的火光烟雾。这些火光并不像此前土著居民点起的煤堆篝火排列规律,完全是一大片区域在四散冒火冒烟。这想必就是浅层煤矿自燃引起的火光了吧。 舰队缓缓接近岸边,在深水处下锚停船,我和陈彦、詹姆斯带领特战队换乘小艇登陆。这里纬度高,岸边没有什么高大树木,只有低矮的灌木,地面上生长着厚厚的苔藓,似乎有点极地的面貌特征。由于正直南半球盛夏,气温不算寒冷,有十几度的样子。近处还有一条小溪流下,注入峡湾,估计是夏季的冰川融水,水质清冽甘甜,正好用作补给。 我们一行向着那冒烟的地方走去。不多时来到近前,这是在低矮高地上的一大片浅坑,坑里全是乌黑锃亮的煤炭,在大坑中间和周边地面上,没有任何植物,温度也明显要高一些,十几处明火在坑里和周围地面上窜出,火苗不大,散布广泛,烟虽然不大,但持续的煤烟气味,让人眼睛甚是不舒服。 我看这片区域距离我们停船的地方约有两千米,我们两舰煤舱已经快见底,估计需要至少一千吨煤。这煤倒是储量丰富遍地都是,可是如何运到海边却比较让人头疼。 我们战舰上有大量装煤的草编大包,一个就能装一百千克煤炭。如果运输两千米,只靠人力的话,需要四个人,每天能往返五六趟,运输五百千克左右。我们如果动员四百人,每天可以运输五十吨,需要整整二十天时间才能填满我们的煤舱,效率太低了。 正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远处沿着海岸线走来一队土著印第安人,约有五六十人,还拉着两辆大车。走近一看,这些人估计是印第安部落的猎人,身穿各种兽皮,胸前挂着成串的动物牙齿,手拿木柄尖头长矛和石刀、石斧,看样子是外出狩猎归来,拉着两大车猎物,我看到大部分是海豹,有十几只,甚至还有一头肥胖的海象。 这些印第安猎人看到我们深感诧异,这应该是他们首次看到外来人。虽然诧异,但好在这些猎人们并没有像里约热内卢的部落女人那样用力过猛,而是表达了善意和友好,甚至主动拿出他们的猎物与我们分享。 于是,我们就着这煤火,直接拿刀分割海豹,烤起海豹肉来。看着我们用锋利的匕首流畅地切割海豹皮肉,这些猎人们连连赞叹,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在随后交流中,为首的猎人比划着告诉我们,他们部落距离此地不远,有不少人。 我也比划着告诉他们,我们需要这个,我顺手拿出一块煤来,要很多很多。他们如果帮我们运煤,我们会给礼物。说着,我把那把刚才分割海豹皮肉的匕首送给了这首领。 这首领拿到匕首,神情大为激动,有点幸福来得太突然的意思。随后,在部落猎人们的惊喜和赞叹声中,我们约好第二天,部落人们过来运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