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鞭长可及-《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李世民可是干出了弑兄杀弟,逼迫父亲的举动,权臣的实力和野心一旦到了某种地步,让人不得不怕啊!

    秦桧很清楚地把握到,官家疑心病又犯了,不着痕迹地叹道:“徐驸马出征也一年多了,想来也确实辛苦。

    不过西北之地,除了徐驸马,旁人恐怕还真的难以应付,光是那些骄兵悍将,除了徐驸马,恐怕也不会服气旁人。”

    赵构心中又是顿时一动。

    大宋兵制很复杂,统兵权、调兵权是分离的,而且将领调动频繁,为的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目的在于时间长了,将领熟悉军队,兵卒拥戴将领,成为不安定因素,毕竟当年黄袍加身的戏码就是这么来的。

    徐还出征也才一年多时间,但因其身份、能力、战绩功劳很快得到了兵将的认可。战场之上,杀伐之间,兵卒向来信任爱戴强者。

    西北如今有不下二十万兵力,各地将官调派驻守,都是徐还根据战事需要一手安排。

    某种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陇之地,将士恐怕只知徐还,而不是他这个官家。

    赵构对此不免担心,不管徐还有没有不臣之心,他都难以安心。

    “是啊,子归一走一年多,孩子出生都不曾看一眼,如今平安郎已经一岁,却不曾见过父亲。”

    赵构叹息一声:“皇妹一人在家,也颇为孤单,虽无怨怼,但想来心里是在怪朕呢!”

    “夫妻,父子,人之常情。”

    秦桧淡淡附和一句,他很清楚,先前那几句挑拨,已经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先前战事吃紧,前线离不得子归,只能委屈皇妹和平安郎,如今战事暂歇,若再不让子归回来,恐怕天下人都该责怪朕不念人伦亲情了。”

    赵构仿佛自说自话:“看来需得寻个合适时间,让子归回临安来,以全夫妻、父子之情。”

    “是,政事堂与枢密院这就商议。”

    秦桧沉吟道:“不过西夏主力犹在,若是再起战事…或是徐驸马觉得前线局势不稳,不宜马上离开……”

    如果战事再起,徐还确实“走不开”,阵前换帅乃是兵家大忌。

    “与党项人言和吧!”

    赵构已经不愿意再打仗,无论是去钱粮方面的考虑,还是朝中局势,抑或是心理上都已经有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