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奸臣的逢迎之谏-《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2/3)页

    此番群臣请战讨伐刘豫,秦桧竟然也上疏赞同,赵构觉得他有被迫的意味,毕竟整体氛围如此。

    但赵构觉得,按照过往的惯例,秦桧说不定已经有对策。

    接到赵构的传召,秦桧匆匆入宫,欣然而来。

    “拜见官家。”

    “会之,群臣请战之事,你怎么看?”赵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秦桧对此并不意外,入宫之时他便已经猜到了赵构的意图,心中早就有一番谋划。

    “回官家,群臣所请,众望所归。”

    言下之意,不能拒绝。

    “可是……”

    “官家所虑金贼也,其实无妨,金国谙班勃极烈虽立,但朝野依旧纷乱,未必能协力南下。”

    秦桧低声道:“故而这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能收复淮北,甚至两京,无疑是一件大喜事,对官家而言是不世之功,必定臣民恭贺,彪炳史册。”

    赵构微微有些意动,秦桧这几句话对他有不小的吸引力。

    他能当上皇帝,说到底是个巧合。

    并非正常帝位传承,不过是因为大宋皇子只有他一人在外,捡了个便宜而已。

    仔细说起来,有点得位不正,这些年诟病的人不少,苗刘之变时便是如此。

    “得位不正”,想要证明合法性,得到臣民拥戴,坐稳皇位,就需要震慑天下,万民拜服的功绩。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个极好的例子,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是不争的卑劣事实。

    但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后,后世谁人不称其为明君?成为与秦皇汉武并列的帝王典范。

    对赵构而言,如果能收复两京,中兴大宋,便足够了。

    东京城破是在父兄为帝之时,过错在他们,自己力挽狂澜,收复失地说明什么?

    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自己比那个不成器,丧土亡国的大哥强嘛!

    那么即便来日渊圣(宋钦宗)归来,又有什么资格与自己争皇位呢?

    出于这个考虑,征讨刘豫确有必要。

    秦桧小心观察着赵构的表情变化,嘴角露出一丝不可察觉的笑意,不失时机补充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