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七章 奸臣的逢迎之谏-《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3/3)页

    “官家,此战…还有另一个好处。”

    “哦?”赵构眉头一动,颇有兴致。

    “官家,朝廷制度,赏罚分明,武将打了胜仗理当封赏,但有失误也当惩罚。”

    秦桧道:“而且一旦开战,调兵部属在朝廷,在枢密院,沿淮乃至襄汉的将领可重新安排。”

    说法颇为隐晦,但赵构听懂的。

    淮水沿线的兵马主要分属岳飞和刘光世,麾下兵将对这两位甚是笃信尊奉,言听计从,朝廷调令反倒不那么好使。

    这是赵构一直忌惮之事,调回徐还和岳飞都是这个目的。

    关中还好,只有少数几个武将出自徐还麾下,赵构反倒并不十分担心。

    倒是襄汉、淮水,岳飞虽然走了,但驻守襄阳的张宪等人对他仍旧死心塌地。

    淮西问题就更严重了,刘光世依靠麾下的郦琼、王德两员大将,将兵马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号称“太尉兵”。

    大宋竟然有私兵!

    赵构甚为忌惮,奈何正是用人之际,淮西防务严峻,离不开刘光世和这支让人厌恶的“太尉兵”。

    秦桧一番话倒是提醒他了,趁着出兵讨伐刘豫,无论是刻意消耗刘光世所部的力量,还是寻个错误斥责惩治或夺其兵权,都是个不错机会。

    如此一来,算是一举两得。

    至于风险,似乎并不是很大,两载丰收,几战胜利,赵构还是有些底气的。

    即便真的挑起和金国的战事,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赵构其实也不傻,他也明白绍兴和议是有时效性的,狼子野心的异族岂能放弃亡我之心?

    “会之所言有理,只是这调兵遣将,人员安排……颇为棘手。”

    秦桧心中一笑,不着痕迹道:“官家,臣是文臣,只有些许粗陋之见,具体布置还需枢密院商讨才是。”

    赵构摆手道:“会之是平章事,军国大事自有置喙之权,何况此间唯有你我君臣,但说无妨。”

    “遵旨!”

    秦桧欣然上前,压低了声音,道出了早就打好腹稿的一番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