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自酿苦果-《大宋之重铸山河》


    第(3/3)页

    张浚被罢相,吕颐浩远在淮水,与韩世忠苦心维持千疮百孔的淮水防线,防备随时可能突然南下的刘豫。

    政事堂执掌中书的相印自然而然顺位落到了秦桧手中。

    这个大奸臣,终于在逢迎媚上、卑劣运作,以及些许运气因素下,登上了大宋相位。

    徐还听说消息时,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淡淡一声叹息。

    哪怕蝴蝶效应,有些事情终究还是改变,该发生的终究还是发生了。

    淮西军变!

    一系列的猜忌与权术斗争斗志的结果,大宋的朝廷的行径实在让无力吐槽,酿成了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作为一个皇帝,赵构的心胸太狭窄了。这样的人执掌天下,大宋中兴是没有希望的。

    冷眼旁观的徐还一直看得清很清楚,张浚之所以反对岳飞前往淮西,大概也与此有关吧!

    种种迹象表明,张浚虽然效忠大宋,比较听话,但并非完全愚忠,难免有些不得已。

    至于秦桧,一贯奸诈卑劣,针对张浚的弹劾肯定是他挑唆的。

    如今成功登上相位,越发与赵构狼狈为奸,昏君奸臣组合算是正式亮相。

    也好,一个任用奸相的皇帝能是明君吗?

    淮西兵败、军变,两件事让江南臣民对朝廷大失所望,倒也并非坏事。

    冤有头,债有主。

    到时候,必定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这次让张浚背锅,下次呢?

    徐还对此反应平淡,他真正关心的是淮西军变之后的局势变化。

    刘豫势力膨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会不会趁势再度进犯淮南,大宋朝廷又准备如何应对?

    这个导火索很可能点燃两淮这个火药桶,中原风云再起几乎食不可避免的事实,那北边的金国人还能无动于衷吗?

    牵一发而动全身,局势变化对徐还而言既是机会,又是考验。

    偏巧又赶上另一个节骨眼,柔福帝姬二胎临盆在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