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科学的训练安排-《我的足球我做主》
第(2/3)页
如此尴尬的训练量也给一中在正式比赛中的表现埋下了坑,例如:正式比赛进入到第70分钟后,南湖一中的球员经常会在场上出现抽筋现象。
这样一来,曹晨手中仅有的三张换人牌基本只能被动的用于替换下那些抽筋的球员,而没办法在前7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些战术性调整,毕竟曹晨要是这么做的话,他很有可能会因为抽筋球员无法坚持比赛而导致场上出现10打11的情况……当然了,这些情况也是有过的。
一边跑着长达3000米的热身准备,高毅时不时还望向球员们的训练课上。
高毅惊讶的发现,这位曹晨教练的训练课还真不一般。
甚至可以说,曹晨的训练课的专业程度一点也不输给职业队的训练课程。
曹晨先是用黄色背心和蓝色背心将大概三十五名球员分成了了两边,其中穿蓝色背心的一共有十一人,里面包括了高毅认识的张子洋。
由此可以猜测出,蓝色背心一方应该就是南湖一中的主力阵容了。
身穿蓝色背心的主力阵容此时已经跟另外十一名身穿黄色背心的替补阵容展开了真刀真枪的训练赛了。
再看黄色一方剩下的人数,黄色一方的的人数虽然多,但他们并没有统一的训练课程。
例如有几名球员在小场地做着带球过桩的盘带训练,还有的在另一块只有100米长的小田径场地做着50米冲刺跑,剩下的则开一旁开始了传接球训练。
由此可见得,曹晨根据各个球员的技术特点不同给分开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课。
这点已经达到了职业梯队训练的水平了。
不同于其他学校的训练课,其他学校的训练课基本就是,大家伙们集中一起,报个数,一起跑几圈热身,然后前三十分钟做做颠球,中间三十分钟做做带球、传接球,后面三十分钟做个射门训练,然后就“谢谢教练,教练再见。”,鼓掌,走人。
这样的训练课大家整齐划一的做着同样的机械性训练,哪怕守门员还得参与进射门训练中……但要知道,在校园足球的整体水平中,需要点球坚持到两个守门员互射的情况还基本没有出现过呢。
这样的训练只会像“流水线”一样,不断的生产出同样技术特点的球员,每个人的水平都是那样,根本没有什么拔尖或者有自己特点的球员,哪怕偶尔几个有特点的好苗子也会因为这种整齐划一的训练安排而将自己的天赋慢慢耗歹。
而曹晨这样对于不同球员有着不同针对性的训练课,则能够“生产”出更多有技术特点的球员。
最明显的自然就是张子洋!
张子洋在踢队内训练赛前,他还跟一群后卫球员一起参与了头球训练。(ps:千万别问高毅为什么知道那群是中后卫球员,因为粗糙的脚法可以很明显的做出判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