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百日宴-《公主薄幸》
第(2/3)页
这场宴席是为庆贺皇孙百日所设,且是设在东宫之中——武帝迁都以后,太子不再住在皇城之中,乃是住在皇宫之外的一座独立的宫苑里。
太子妃比赵昭仪有孕得更早一些,且长沙王谋逆的那段时日,她又受惊早产,因而如今皇长孙已然百日了。皇帝决定搬回朝京的时候,曾特地嘱咐太子留在燕阙善后,也叫太子妃出了月子再回来,莫要车马颠簸。但当时躺在床上的荀妃气息奄奄,脸色苍白,一听能回到朝京,几乎挣扎起来,含泪拉住太子的手,要求即刻启程。
太子当然没有答应,荀妃早产又受惊,还带着刚刚出生的幼子,怎能受得住这样的劳顿。
一直拖到四月底,荀妃几度求告,东宫人马才浩浩荡荡启程回京。
如果说先前赵昭仪借常乐之名举办的宫宴是在试图拉拢朝京贵夫人们,那这场百日宴何尝又不是太子对朝京诸位大夫态度的投石问路呢?
因而东宫的门前,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极为罕见地皆是官员们打着陪伴夫人出席的旗号,来到太子府邸中道贺,前厅的男宾席上人来人往,堪称百官朝会,勾心斗角,一个二个皆揣着两层肚皮说话,相比之下,后宅里去探望荀妃和皇长孙的女眷,则显得祥和宁静得多,许多夫君位秩不到二千石的妇人识趣地不上前凑热闹,只在庭院里看戏喝茶。
荀妃早产生子,却被太子精心养护,如今一张鹅蛋脸仍是白净润泽,只是昔日如玉般的人,却失去了那层令人望之则心旷的微光,仿佛肉身的滋养只是虚浮的皮,同诸位宰执夫人、世交长辈们说了一阵话,便渐渐浸出虚汗来,她身边的婢子容和瞧着不对,立刻恭恭敬敬向董夫人委婉传达了这个意思。
董夫人盈盈一笑:“太子妃如今还须调养,即便夏日了,见着风也有些气虚,我们雾月懂事温柔,没让我受罪,当时生她以后却也是这般,更何况皇长孙天寿不凡,龙筋虎气?如今得去闭目养神了才好,我等还是先不叨扰了。”
三公之中,萧司徒年轻一些,董夫人虽不是贵妇人之中最德高望重者,却多次调解世家之间的恩怨,八面玲珑,又与蘧皇后是金兰之交,大多时候众人皆以她为首。董夫人既出此言,各位聪明人也心领神会,纷纷称然,给太子妃一个好台阶下。
只有一个颇不和谐的声音似冷针一般突然钻出来刺了人一下:“哼,什么话都被说尽了,克夫的女儿都敢拿来同皇长孙比。”
即便隐没在众人的附和声中,永清和董夫人都能听出这是谁。
是郑氏的夫人,郑学与郑函的母亲。
董夫人的神色瞬间沉了下来。
永清想起刚刚她看了一眼她的小侄子。
她不曾见过别的婴孩,不知百日的小孩子应当生成什么样,只觉得皇长孙形容瘦小,且脸色竟有些淡淡地绀红,显得有些不甚康健。
愣了一瞬的神,衣袖倏然被人拉了一下。
“公主不如同我出去说说话罢?”董夫人的声音依旧温和如初,轻轻低了下来,“荀夫人特地从颍川赶过来,想必有许多话要同太子妃说。”
想来是董夫人以为她没有听懂弦外之音,永清没有争辩什么,不过有些讶异地发现,原来一直坐在榻旁缄默寡言的那位青衣夫人,便是荀妃的母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