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肿瘤的分辨也可以通过视觉,触觉来感受。 有经验的老医生,乳腺癌、淋巴癌之类,能够用手摸到的,只要摸一下,就能基本断定是吉是凶。 不过最终的结果以病理检测为准。 术中病理检测是最快的一种。 二十分钟可以出结果。 普通的病理检测,需要排队,往往要第二天才能出结果。 过了二十四五分钟的样子,病理检测结果出来了。 恶性! 所有人都被这个结果惊呆了。 这是医生们最不想面对的结果。 这么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得的居然是恶性肿瘤。 “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病理检测发现肿瘤边缘清晰,应该还没有扩散到周围其它组织。只要切除干净,病人应该可以恢复健康。” 看着病理检测结果,温主任犯了难。 剩下的最后一层肿瘤壁,切除难度太大了。 “大伙群策群力,看看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温主任询问所有人。 手术过程中遇到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千变万化。 手术前,没办法做病理检测,谁也不知道是良性还是恶性。 现在结果出来了,对病人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结果。 如果手术做不干净,癌细胞肯定会很快在她体内扩散。 到时候,几乎必死。 温主任犹豫不决,就是因为事关这个小姑娘的生死命运。 救,肯定想救。 但是怎么救? 几个医生纷纷献策,可是都被温主任一一否决。 这些方桉就没有一个实用的。 “能不能做两手准备,取一段静脉血管随时准备做血管吻合。然后试着手术分离这一块残存的肿瘤壁。“ 周灿跟着许医生学过不少类似的手术知识。 名师出高徒,给出的方桉,应该是比较可行的方桉之一。 他没有提出使用人工血管的方桉。那是因为患者的年龄才24岁,人工血管技术虽然已经很不错,但是它的寿命具体有多长,谁也不清楚。 哪怕它的寿命是三十年,对于这位女患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取病人身上其它部位的静脉血管来修补这儿的血管,虽然麻烦,但是自体血管不会有任何排异反应。手术成功率高。 后续还没什么隐患。 “取静脉血管来修补这一段血管的方桉面临多个难点。首先,需要吻合两个端面,吻合时间会相当长。大脑的缺血耐受时间是三分钟左右。就算以我的吻合水平,仅仅只是吻合两个端面至少需要二十分钟以上。这还是提前准备好静脉血管的情况下。其次,这根中心脑动脉血管周围有着丰富的神经组织,想要对其吻合,需要先进行分离,至少要分离3cm以上才行。这个过程中的风险也是极高。” 颅底脑膜瘤手术号称是脑膜瘤里面难度最高的手术之一。 蝶骨嵴脑膜瘤切除术,则是颅底脑膜瘤手术中最难的手术。 难上加难,绝非浪得虚名。 整个手术充满着种种不可预知的巨大风险。 “想要解决手术吻合动脉血管这段时间的供血问题,有一个办法能够解决。那就是旁路搭桥。” 周灿又给出了一个方桉。 “你这不等于自己制造麻烦吗?” 温主任一脸苦笑,倒是挺佩服这小子的胆大妄为。 “我研究过,这根分支血管的供血同样是颅内。不过它更多的是给头皮层供血。从这它儿分流,接到这根血管上。即便截断脑中心动脉血管一两个小时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周灿提的这个解决方桉,要做的就是解决吻合脑中心血管这段时间,脑部重要组织的血供问题。 从那根动脉分支血管引流,虽然会出现供血不足。 但是本身就只是为了吻合中心动脉争取手术时间。所以只要保证脑组织不因为缺血坏死就行。 温主任陷入了沉思。 “周医生提的这个方桉虽然麻烦,风险也很高,但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给我的感觉就是先进行各种布局,最后万事俱备,再打响围城之战。” 邹医生居然破天荒的支持周灿给出的手术方桉。 说实话,他挺佩服周灿的。 一个规培生,竟然能有这么清晰,这么精准的手术思路,整个图雅怕是都只有这么一位。 如果让他知道周灿的老师是曾经名震国内外的‘快刀’许一刀,他恐怕就不会这么想了。 名师出高徒。 许一刀教出来的徒弟能差吗? 许医生对周灿那可真的是倾囊相授。 金铭希享受的待遇都要差很多。 “这个方桉确实可行。找家属沟通一下,如果家属愿意接受,我们就按这个方桉实施。如果不愿意,那就只能这样了,到时候清理了下手术创口,直接缝合。” 温主任做出了决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