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李乾的舆论战!和珅严嵩的启发!-《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李乾》


    第(3/3)页

    “诸位不用慌。”

    他首先安稳了一下在场众人的情绪,这些都是基本盘,是绝对不能丢的,要是他们都跑了,那这大堤可就真的没法修了。

    “就算粮食不够了,最坏也不过是个停工,大不了就等明年朝廷的漕粮运过来再修。”

    “大堤是不可能修不成的!”

    众多乡绅一听,这才意识到问题。

    最坏不过耽搁半年时间而已,似乎真的不用慌。

    和珅望着他们的表情,又笑着道:“要是有人来说不再借粮,痛痛快快地应下就行,不用再多劝。”

    “寻本官来借粮食的人多了去了,还差他们几个不成?”

    众多乡绅回想着那天踊跃报名的情况,那么多人都想来借粮,自己等人也是好不容易才抢到的名额,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他们方才的话,也存了一些要试探和珅态度的意思。

    此刻回过神后,一个个地反倒劝起和珅来:“和大人,其实现在就差不多了。”

    “是啊和大人,他们退就退,咱们这些人借的粮就够了,根本用不着再加别人了!”

    “和大人,此言极是,要是和大人怕耽搁了工期,大不了咱们再加一点嘛……”

    和珅知道他们的心思,便笑着道:“不管如何,诸位的好意本官心领了。”

    说的虽然好听,但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现在大概是借不到什么粮食了。

    虽然当初有许多人都上杆子地求着他和大人借粮食,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那些捞不着便宜,犯红眼病的大户还是占了多数,在他们共同鼓噪之下,肯再借粮食的人恐怕已经不多了。

    要是借不到粮食,那就算朝廷的漕粮过来,也不见得能修好这条大堤……

    对于这条堤坝,和大人另有想法。

    只不过心中的忧虑不能为外人道也。

    大户们又寒暄了一阵之后,这才纷纷告辞,只剩郑谌留在这里。

    “和大人好手段。”

    郑谌呵呵地笑着:“只要不拦着他们,那些本来要退出、不借粮食的,恐怕都要再迟疑一番了。”

    和珅不以为意地摇摇头:“不过是小手段而已,不想借粮的,早晚还是会退。”

    “不错。”

    郑谌点点头:“但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人,终究还是只能做这种小事儿来妨碍你。”

    他笑眯眯地望着和珅:“和大人与严相有圣眷在身,那些人往常的招数一下子都不管用了。”

    “您看着吧,这些人定然是斗不过咱们的。”

    和珅对他话里的意思门儿清。

    这些大户们整治地方上的流官,自然是有绝招的。

    一般来说,地方的流官都是三年一任,干满三年看吏部和朝廷的考评。

    但这年头能安安稳稳干满三年的官却不怎么多。

    要么是上面出了问题,要么就是下面出了问题。

    而乡绅大户们最擅长的,就是在人下面找问题。

    若是来了个不知道配合,处处作对的地方官,大户们自然有办法让他痛快滚蛋。

    地方官刚到任,不熟悉一地政务,很容易犯出各种错误。

    而大户们就能抓住这一点,给地方官设个坑,引他犯个大错。

    到时候就算他们在朝中的人不出手,犯了错的官员轻则被调离,重则直接就是贬官的下场。

    而大户们自然可以等到下一个地方官再来上任,随后慢慢的调教……

    只有极少数或者后台硬,或者经验老辣的地方官,才能避开这一劫。

    但在相处过程中,仍然少不了要受他们的气。

    想想便知道,连和珅、严嵩这等在朝中呼风唤雨的官员,这些猖獗的大户都敢上眼药,更何况下面的地方官呢?

    若是这次来的是什么普通钦差,最后定然也抵不过大户们的折腾。

    但这次来的两位一个是宰相,一个管着吏部,本身就是能做别人后台的人,大户们再想故技重施,就是难上加难了。

    如今这两位的头上只有皇帝陛下,要想把他们弄走,只有让皇帝改主意才行。

    只是,这真的可能吗?

    “陛下……”

    和珅本来还有几分忧心,可想着想着,突然摇头笑出了声:“也是,有陛下在京中照应,想来是不会有事的。”

    郑谌一开始也就是随口一说,表示敬重,可没想到和珅竟然一副放心的样子,心中不由更加好奇起来。

    “和大人,那些人下面可是有不少人都在朝里有交情的,更是有人与不少武官交好。”

    “难不成陛下真能应付了那些人?”

    “陛下自然有办法。”

    和珅不想和他多说这个,笑眯眯地转移开话题:“南岸这边有没有什么会写戏文的人?郑老可否帮忙搜罗一番,都请到这里来?”

    郑谌眉头一跳,心中突然多了些不好的联想:“和大人,您要做什么?”

    和珅笑眯眯地道:“他严嵩能写戏文编排本官,本官自然也能让人写戏文编排他。”

    “这……”郑谌有些口干舌燥地望着他。

    和珅却说的眉飞色舞,似乎方才谈话的时候,就一直在心中构思腹稿了。

    “就写一盐商,名为山高!”

    盐商名为山高……这踏马不就是严嵩吗?

    郑谌脑门子突突地跳,只觉得有些生疼。

    和珅接着神采飞扬地道:“此人仗着认了一个叫严高山的大官做义父,所以为非作歹,欺行霸市,逼着百姓买他的贵盐,连转运司的官员都敢打,飞扬跋扈,横行一世!”

    “严高山……”郑谌眼前一黑。

    和珅越说越高兴:“但天下人心中是有公义在,盐运司有一年轻的小官,名为申禾,生的颇为俊俏,朗目疏眉,一表人才,一身正气,不满盐商山高之恶行,与其斗智斗勇……”

    和大人唾沫星子横飞,一连说了一大通。

    郑谌在一旁听得眼神都直了,心说严相只是排练了一出戏,您老这架势是要整一个长篇连续剧啊?

    “击败一个个严党的官员,申禾的官越做越大,最终贪官严高山不得不服软……”

    和珅还在里面加上了打怪升级的要素,使得故事更加精彩。

    只是他说完了自己的鸿篇大作,却见郑谌两眼发直,显然像是什么也没听进去。

    和珅心中暗暗叹可惜,但还是笑着道:“郑老手眼通天,这寻人写戏本的事儿就摆脱你了。”

    郑谌打了个激灵,急忙回过神来:“和大人放心,在下一定尽快给你找来。”

    “好。”

    和珅一拍大腿:“最好是一天就写出来,再一天就排练好,再一天,就直接能到处唱了!”

    郑谌心说要不你还是宰了我吧?

    “在下必定尽力而为。”他干笑着回道。

    郑家的实力当然不是盖的,他们自己家里就养着许多这种写戏文的酸秀才、唱戏的戏班子,如今和珅有要求,自然要加快赶制。

    在一众老手、熟手的操持下,戏班子很快就排出了日程,赶往南北各县。

    而且和珅还自掏腰包支持这些戏班子,让他们不必为了赚钱,去什么勾栏瓦舍收门票,而是专门去人多的地方表演。

    比如说什么修大坝的工地上,人多的闹市中……

    不得不说,敞亮的和大人在某些方面确实要优于抠抠索索的严嵩,这戏班子传消息的速度更是飞快,黄河两岸的百姓很快都知道了这出戏。

    并且由于和珅的大方,这戏的传播力度还要广于严嵩的戏,受到诸多百姓的欢迎。

    一时间,盐商山高和大奸臣严高山的名字臭不可闻。

    得知消息的严嵩自然大骂和珅奸诈无耻,很快就在北岸禁掉了这场大型连续剧。

    但这消息却是停不下来的,而且还在一路外传。

    京城,紫微殿。

    李乾在政事堂中,望着关于和珅、严嵩二人所作所为的奏报,却是大受启发。

    近些日子京中的谣言愈演愈烈,甚嚣尘上。

    李乾忍不住让下面的抓了不少这种造谣的人,但都被刑部以“妄言君上,不敢入耳”之类的烂大街借口拖了起来。

    不管如何,就是不审。

    但今日见了严嵩与和珅的手段,却是让李乾眼睛一亮,一下子受到了启发。

    他们能用舆论来抹黑他这个皇帝,难道李乾就不能利用舆论了吗?

    蓦然,李乾想到了报纸这一大利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