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正如崇祯所说,顾杲确实高估了他自己的影响力。 最终结果也充分证明,顾杲的死确实没有掀起哪怕一丝波澜,反而使得六千勤王士子变得军纪俨然,甚至连那些世家公子也是一扫懒散作风。 方以智、吴应箕还有冒襄等公子哥都跟变了个人似的。 因为深入山区,接下来的路途变得更难走,伙食也一样粗鄙,每日不是飧就是皱饭,偶尔才能吃一顿热饭,调味品永远都是醋布、醋蒸饼及豆豉老三样,偶尔能分几块乌梅干,大多都是口渴得不行,一时又找不到干净的饮水,所以拿乌梅解渴。 但即便是这样,方以智、吴应箕等公子哥也是再没有喊过苦。 有时候,一颗人头真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一颗不行那就两颗。 这天正在行军,郑森忽然从前面折返回来:“密之兄,圣上召你。” 这要是搁以前,方以智肯定是高兴得不行,可今天却反而吃了一惊。 呆愣了有片刻,方以智才失魂落魄的问道:“大木兄,可知圣上为何见召?” “这个我哪儿能知道。”郑森摇摇头又说道,“密之兄,你去见了圣上不就知道了。” 方以智便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前来中军觐见,却只见崇祯和定王朱慈炯都光着脚,跟着勤王士子一起行军。 父子两个背上甚至还背着沉重的革囊。 顺便再说一句,此时勤王士子已经深入到了大别山中,因而马车都被舍弃,所有的随军辎重及军粮只能靠士子背。 夷丁虽然有马,但战马是不背辎重的,行军时也不骑。 所以每个勤王士子都得背负二十到三十斤不等的辎重。 方以智目测了一下崇祯背上的大革囊,少说有五六十斤。 看到这,方以智心头便涌起一等莫名的情绪,同时也越发替顾杲感到惋惜,以顾杲的才学,遇到如此圣君,原本真是有机会大显身手的。 “方密之,你来了啊?”崇祯停下来打招呼。 崇祯其实早就想找方以智长谈一次了,只是一直没时间。 之前在南京时,崇祯一直忙于布局皇商以及银行的事情,离开南京北上后,前些天又在忙着给勤王士子们准备考试,所以一直抽不出时间。 对于将来的大明来说,方以智无疑是很重要的。 如果说将来的大明也有一个类似科学院的机构,那么院长和副院长就肯定是方以智和宋应星他们两个,别无他人。 之前崇祯是真的没有时间。 但是现在,却可以长谈一次了。 方以智长揖到地见礼:“臣叩见圣上。” 朱慈炯也放下革囊向方以智见礼:“拜见师傅。” 方以智是中过进士的,当过翰林院检讨,还当过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的讲官,甚至连崇祯都曾经听过他的课。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