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人間悲劇-《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1/3)页
回到家中的于謙一夜未眠,陛下節流出了八萬兩白銀,要怎么才能將每一分錢花到刀刃上,而沁陽府的抑制糧價的舉措,也需要于謙好好的斟酌一番。
至于自己所提出的在兩京十三省的恩養老人的之策,也需要他好好的整理一番。
他提筆書寫,在他看來,原則上不管是瑤,回等族,只要有大明的戶籍都能享受朝廷的仁政,不過在豬肉的問題上,可換成對等價位的糧食。
但遼平府,哈密衛,河套,安南等這些此時并不算穩定的地區,不在此列。
午夜時分,書房中的一點燭光還在閃耀著。
雖不光亮,但亦是指引著大明前進的方向…………
而李賢,徐有貞二人也沒有閑著。
李賢是個愛動腦筋的實干家,他有些想法,比較朝前,要比于謙想的還要多,在他看來,大明只需要將仁政鋪開,預算二十萬兩白銀,就能做成。
根據各個州府的人數來核對所需,就拿人口最多的應天府地區來做對比,要是應天府只花了不到萬兩白銀,古稀之年之上的老人不過六七萬的話,你一個偏遠地區的州府,人口不到應天府的一半。
你所需五千兩白銀,那你肯定有問題,因為應天府的百姓富庶,老人普遍都能受到恩養,壽命也比較長,你人口不過半,花費卻過半的話,調查起來根本就跑不掉。
至于如何調查到底做沒有做,更簡單了。
兩京地區,朝廷有能力自查之。
而那些偏遠地區的監察御史要起到監管之作用,各官吏之間也要互相監督,你舉報了你的上司,所查數實的話,他不干,你上。
即便你們尿到一個壺里面,穿著一條褲子,在朝廷的這條策略的加持下,你會相信他嗎?
不過這也有壞處,會讓官員自危之。
但當官的要是沒有一點危機感的話,就不會有責任感,也就會懈怠政事民生,在任上只會貽害一方百姓。
一年一年的做,政策一年一年得到改進,陛下成年親政,這套恩養的政策就能積累經驗,大獲成功,也算是他李賢送給陛下的大婚之禮。
徐有貞的書房中,也是燈火通明。
他伏在案前,奮筆疾書,時不時抬頭看一眼他的夫人。
“夫人,要不,你先去休息吧,為夫還有一段時間要忙。”
“不行,為妻要跟你一起回去,不然為妻這一走,就不知道你要跑到哪里去了。”
王氏對徐有貞已經沒有一點信任了,只要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往樸寧美的房中跑,這讓王氏很是害怕,徐有貞的身體受不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