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學堂-《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甚至,在換了一個新的官府,新的統治流程后,他們的日子還好過了一些……

    在稍稍安定下來之后,百姓們對于未來也有了些許的憧憬。

    現在朝鮮最熱門的生意不是糧鋪,而是由官府組織人建設的學堂。

    專門教給六歲之上孩子們漢語,以及書寫。

    當然,王越也不會自掏腰包。

    他定下的規矩就是,在進行三次針對朝鮮行省全境的盤查清算后,所有的朝鮮百姓都成為了大明的百姓。

    他們有義務接受大明的教育。

    現在官府設置學堂,每年只需要三兩銀子,便可將你的孩子送到城中學習。

    包吃包住。

    并且在六年的學習之后,合格者,都能進入朝鮮的官府機構,也能進入遼平府,以及遼東腹地,安排公職。

    當這個官榜貼出去后,整個朝鮮的百姓都陷入了沸騰。

    本來普通百姓是沒有任何的上升通道的,可這個官榜一出來,就是給了這些普通百姓了希望。

    有些人家還是有些存貨的。

    現在朝鮮籍的普通百姓,也有了一個新的夢想。

    就是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中的學堂學習漢語,等到長大之后,可以憑借著精通漢語的優勢,在新的官府中謀取一個公差,再不濟也能跟著明軍士兵,當個隨軍的翻譯,實在不行,遠走他鄉,去遼東,也能成為人上人。

    不管如何,都是吃上了大明朝的皇糧。

    這可是十八代都出不了的人才啊……

    很多父母省吃儉用,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城里面,而后拼命的種地,拼命為官府修路,工作,只為了供養一個可以吃上皇糧,光耀門第的孩子……

    當然,即便吃上皇糧,進入遼東,這些父母自認為十八代最杰出的孩子,也只是一個在大明的普通人,但生命可以得到保障,這就是最大的收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