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集 鬼谷双子-《华夏真相集》


    第(3/3)页

    周丙叹息一声,将颔下白须往前一推:兄长请看!弟我小你五岁,尚年迈至此,况老伯母乎?自你去后,伯母伤神过度,本来早就不支;多亏阿嫂节烈难得,毅然嫁入周门,殷勤照拂,这才又多活三载。其后双子降生,伯母见孙思子,悲喜交加,竟于二侄满月之日,撒手而去,也算心满意足。

    周咸:可怜老娘!你二侄何在?

    周丙:至若二侄,却是可怜!便在族人为伯母治丧之时,却从山上下来一只斑瓓猛虎,将双子连同襁褓,一并叼去,窜入山中。

    周咸:可怜我鬼谷双子!则我夫人何在?

    周丙:阿嫂即刻疯颠,追入山中。我等随后追赶不及,只得回来!

    周咸听罢,啊也一声,哭道:儿啊,我妻!

    只哭得半声,便觉胸中一口闷气,伴随一口粘痰噎住,往后便倒。周丙大惊失色,急唤子孙入内,上前扶住,七手八脚救护。

    周咸一口浓痰吐出,悠悠醒转,嘻嘻笑道:我在何处?噫!你等皆是何人,因何将我扯手扯脚?好不尊重!

    说罢将身跃起,迅如猿猴,跑出村外,没入夜色,再无影踪。

    镜头闪回,五十年前。

    那斑瓓猛虎,正是陶朱公范蠡所遣,乃手下白虎童子,来召鬼谷双子,以救战国二百年劫难,使炎黄子孙重归一统,华夏文明得以延续。至若山中一盘棋,世间五十年,都是仙家手段,缩光穿越之术,不必赘述多言。

    白虎童子将鬼谷双子叼回黄山,入至松林,天色刚刚放亮,一轮红日将要喷薄而出。于是将双子轻轻放在青石以上,抖身还复本相,却是一个俊俏少年,玉树临风。

    范蠡仔细相看鬼谷双子一回,抬头笑问关尹喜道:师叔,你看如何?

    尹喜笑道:此二子生得一般无二,便是我仙家法眼,亦难分辨,况凡俗之人?我收其左,子授其右,也不必争竞。

    范蠡:如此,弟子便从师叔之命。师叔既受师祖五千言《道德经》,乃我道家根本,经世济人之学,深不可测,得之必能纵横天下,可以‘纵横门’名之;弟子末学,除经济商算,便是征伐之术,用兵之法,可以‘兵家门’名之。同称‘鬼谷门派’,师叔以为可否?

    尹喜:善哉,如此分派最妙。卫国朝歌城外,有山名谓云梦,乃殷商龙兴之地,我携鬼谷托以居之,创纵横门;此处黄山,乃三晋之属,又是赵氏封邑,风水极佳,其势正旺,子可与鬼谷赐留此,开创兵家门,你道如何?

    范蠡:师叔分派,敢不从命!

    尹喜点头,遂将鬼谷托抱于怀中,飘然而去。自此江湖之上,便出现一个道家大派,名曰鬼谷派。又分为两门,一曰纵横门,一曰兵家门。

    三十年后,鬼谷双子均已学成,各有绝艺在身。

    关尹喜因授鬼谷托纵横之术,是为通天彻地智慧,以文学辩才为主,命其名曰王诩,寓为言语轻忽,大话炎炎,却又不着痕迹。

    鬼谷托:师父,未知纵横之术为何?

    关尹喜:纵横之术有四。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形神俱妙,超乎万有,体合自然。

    鬼谷托:学会四术,却有何用?

    关尹喜:四术学成,谋略无比,可称谋圣。

    鬼谷托大喜,于是便以王诩为名,习学纵横之术,达四十余载。

    花开花落,光阴易过。转眼之间,王诩在云梦山鬼谷之中潜心学道,不知岁月,已至五十岁。恩师关尹喜留书而去,不知所踪。启而观之,乃为《纵横家书》,共十三篇。

    十三篇名目:首曰《捭阖》,次曰《反应》,三曰《内楗》,四曰《抵巇》,五曰《飞箝》;六曰《忤合》,七曰《揣篇》,八曰《摩篇》,九曰《权篇》,十曰《谋篇》。十一《决篇》,十二《符言》,十三《转丸》。

    陶朱公范蠡,则以鬼谷赐为徒,传以武略,名为王鳌。

    王鳌:师父,因何唤我王鳌?

    范蠡:你门人弟子皆为王师,出将入相,故以王为氏;又取女娲娘娘昔斩鳌足,以顶天立地,寓为独占鳌头,处处领先于人,斩将夺旗,故名为鳌。你有孪生兄长,是为王翊。

    王鳌:既然鬼谷孪生双子,弟子居次,不敢压过兄长,可改“鳌”为“敖”,如何?

    范蠡:甚好,甚好,则你便称王敖。

    岁月流逝,光阴如电,不觉王敖五十岁时,陶朱公范蠡忽坐化尸解,升仙离去。

    临终之时,亦给王敖留下一卷天书,名曰《鬼谷子兵法》。王敖启书看时,亦是十三篇,内中详解用兵之法,制胜之术。

    首篇略曰:纵横捭阖,万物之先。交言弭兵,不战屈人,以战止战,才为上策。

    次篇略曰: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须审其情,定其基。

    三篇略曰:君主重用,将帅出仕,建功立业。侍君不用,卸甲归田。

    四篇略曰:分分合合,是谓自然。破家杀身之仇,资源分配,易被人挑唆。

    五篇略曰:远近征伐,先权衡力量优劣。征服上策,是靠实力威慑。

    六篇略曰:各国或联或抗,须全面筹谋。联此击彼,须仗才智以断,运用自如。

    七篇略曰:策划国之重事,须揣测别国之思。揣测,乃是计谋根本。

    八篇略曰:主练兵者,关键在谋;谋是否成,关键又在于周密。

    九篇略曰:善霸天下者,须权衡天下各方力量,然后决策。

    十篇略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十一篇略曰:凡要决断,可依分析决之。难于决断,可以占筮决之。

    十二篇略曰:须赏罚严明,用赏公正。赏罚严明,无往不胜。

    十三篇略曰:智者不用己短,宁用愚人之长;不用己拙,宁用愚人之巧。

    由是鬼谷双子各就所学,分别乃为纵横门及兵家门创派祖师。

    七十岁后,鬼谷双子开始分别立坛收徒。王诩因善谈禅机,故称王禅老祖;王敖因武艺绝世,傲视天下,故称王敖老祖。

    时有宋人墨翟,闻说鬼谷子在云梦山修道练术,通天彻地,学问渊博,无人能及,于是寻找前来,求与王诩共修,切磋各自学术。王诩许之,于是便与墨翟一起采药修道。

    镜头闪回,叙说墨子。

    墨翟先祖,是为殷商王室,乃宋襄公之兄目夷后裔。目夷曾为宋襄公大司马,后代失去贵族身份,降为平民,便以墨为氏。

    墨子约出生于周敬王四十年,或说四十四年,少年曾为牧童,又学过木工。其所制作守城器械之术,甚至高过匠门祖师公输班,天下独自为尊。

    因远离老城七十里外而居,故自称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墨子文化知识高深,又身为工农下士,故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三十岁之后,墨子决心离开故里,周游列国,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先祖荣光。于是足穿草鞋,步行天下,开始在各地游学。

    墨子曾从师儒者,学习孔门儒学,称道尧舜禹三王,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不满儒家学说,而另创墨家学派,专与儒家对立。

    墨子另立新说,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烈言辞抨击儒家学说,以及诸侯国君暴政。大批手工业者及下层士人由是产生共鸣,开始追随墨子,逐步形成墨家学派。

    墨家宣扬仁政,倒与儒家相合。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与儒家相互对立最大学派,两家并列为显学。在当时百家争鸣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行迹很广,东到齐,北到郑、卫,并欲到越国,因事终未成行,但曾多次访问楚国,献书给楚惠王。楚惠王欲封墨子,墨子不受。

    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墨子以欲参与越国之政,实现个人抱负,越王拒之。墨子晚年至齐,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又不成。

    画外音:墨子高于诸子百家之处,是其乃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体系重要开拓者之一。其所创墨辩哲学,竟与古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肩共立,被称为世界三大逻辑学。墨家学术,不但自觉大量运用逻辑推论方法,以论证自己政治、伦理思想,且在中国逻辑史上首次提出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并要求弟子门人将“辩”作为专门知识学习。由此墨家逐渐养成注重逻辑推论之传统,并建立起首个中国古代逻辑学体系。

    墨子精通机械制造,天下闻名。曾花费三年之功,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木鸟,成为中国古代风筝创始祖师。又曾用半日之功,制造出辎重车辆,可载重米谷三十石,是当时列国最好车辆载重量数倍,且运行迅速省力,经久耐用,为时人赞为鬼斧神工。

    墨子并擅长守城,曾教导门人弟子:当在守城时,为防止敌军挖掘地道攻城,可每隔三十尺挖一井,并置容四十斗以上大罂于井中。罂口以薄牛皮绷之,人伏罂上侦听,便可监知敌军是否挖地,地道挖于何方,而作御敌之备可也。

    此乃声音共振机理,已被墨子于两千四百年前所掌握,可见其能。人类历史上首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综合类学校,便是墨子在三十岁前所创,培养出大批各科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为天下兴利除害,是其办学宗旨。

    墨子几乎谙熟当时各种兵器、机械及工程建筑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在《墨子》一书中,曾详细阐述悬门结构,城门及内外各种防御设施构造,弩、桔槔等各种攻守器械制造工艺,以及水道、地道构筑技术。后世匠门,亦视其为祖。

    闪回结束。墨翟随鬼谷子王诩在云梦山同修数载,二人各有所得。(本集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