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价值-《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第(3/3)页

    “快去把他们从矿井里捞出来。五百四十个,一个都不能少。”

    那小吏连忙从地上爬起,一边擦汗一边赶紧上山,到各矿洞找人。

    赵小乙不解问道:“那些真鞑本就应该斩立决的,能多活半年已经是陛下仁慈了。死就死了,陛下何必动怒呢?”

    许明笑道:“怎会呢,就算是一条烂布,一张草纸,都有它的用处。这些满州大兵也是有爹有妈的,在清廷那边可是宝贝的很。”

    等待小吏回来的时间里,许明详细查看了宁台厂这半年的账本,越看越觉得奇怪。

    在这个时代,挖矿是很赚钱的生意,特别是铜矿。铜钱主要值钱的部分就是铜。

    铜的冶炼工艺很简单,只要把矿石挖出来,用小炉都能炼出紫板铜。所费材料主要就是柴火,在滇西南,柴火漫山遍野都是。

    现在军费紧缺,宁台厂应该积极扩大生产规模才对。

    然而半年来,宁台厂每个月向永昌缴纳的各类成品铜总量都是一万斤。一斤不多,一斤不少。

    面对这个疑问,其他吏员给出的回答让许明觉得无懈可击,无言以对。

    永昌给宁台厂的定额,就是每月一万斤。足量上缴,又有什么不对呢?

    吏员们还给出了进一步解释:如果某个月挖到的矿石品相都特别好,炼出的铜特别多,他们会先留着,而不是全部上缴。因为不是每个月运气都会很好,总有运气差的时候。到时这些盈余就用得上了。

    这个理由也不能说不合理。

    许明还在心里为这些吏员们找了两个理由:

    其一,如果某个月缴多了,永昌就会认为宁台厂还有提高产量的空间,下个月定额会进一步提高到一万一千斤,一万两千斤,甚至更多。

    其二,铜是贵金属,非常昂贵。品相最差的紫板铜,每百斤官价也高达八两银,黑市上的价格更高。不保持一个较低的缴纳定额,怎么方便贪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