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君志當承 糜旸之策-《糜漢》


    第(1/3)页

    隨著劉備與曹操各自將手中敬向對方的酒飲下,代表著由曹操提起的“漢水之約”正式生效。

    也許這條暫時劃分兩家疆界,兩家共同罷兵的約定并未付諸于文筆,更未蓋上任何一方的王印。

    但劉備與曹操都知道,能夠決定“漢水之約”是否有效的,不在于那些文字與縹緲的信譽,而在于形勢。

    正如曹操所說當今的形勢,繼續打下去,最后兩家只會兩敗俱傷而已。

    而只要形勢不變,那么這“漢水之約”自然就會一直有效。

    但若是一旦形勢有變,兩家再次大戰的時候不會遠的。

    在與劉備達成了“漢水之約”后,曹操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氣,只是他面上卻不動聲色。

    他感覺暴雨將至,亦覺得身體又有些不適了,所以他已經有了離去之意。

    曹操臉上露出一絲笑容,他對著劉備言道:“玄德,今日你我二人煮酒論志,或者在將來會成為一段佳話。”

    “但可惜,今日你我都無法說服對方。”

    “你我就像一面銅鏡,各自映照著雙方的另一面。”

    “只不過這樣才有趣,人生在世,好友難得,對手亦難得。有你在,操的一生才不至于那么無趣。”

    “你我志向之對錯,就交由后世人去評說吧。”

    “今陰雨將至,吾當北歸,臨別之際,操最后以一次舊友的身份,向你拜別。”

    “吾先走一步了。”

    說完后,曹操從船頭上起身,對著劉備一拜。

    曹操的這一拜,令劉備想起了當年在洧水河邊,亦是有一立志要匡扶漢室的曹司空對其一拜,迎接他的到來。

    時光匆匆,當年滿腔熱血的曹司空,怎得就變成今日的竊國大盜曹操了呢?

    劉備起身對曹操亦回了一禮,猶如當年的劉徐州感謝曹司空對其的迎接。

    二王互拜之后,天上的兩條云龍似有所感,齊齊消散在天空之中。

    似乎在映照著二王最后的結局,終究不分勝負。

    在劉備回拜之后,曹操立馬轉身步入船艙中,令夏侯尚撐船返回北岸。

    這時曹真跟隨曹操回到船艙中,曹操看向他問道:“那個糜旸記住了嗎?”

    曹真臉色慎重的點點頭。

    曹操背負雙手,望向這已經陰暗的天地,他對著曹真囑咐道:

    “記住他,以后他會成為你此生大敵。”

    世間又出英才,可惜他曹孟德,此生再無機會與此英才過招了。

    ...

    在曹操率先離去后,劉備命關平前去撐船,留下了糜旸在他身邊。

    劉備令糜旸坐在他身前,糜旸從命坐下。

    劉備看向他一手調教出來的糜旸,劉備問道:“你知道今日曹操,為何會特意只帶子侄出來相會嗎?”

    面對劉備的疑問,糜旸思考一番后答道:“曹操是在暗示他曹家后繼有人?”

    糜旸的回答令劉備臉上露出了笑容。

    “你很聰慧。沒有辜負孤對你的期許。”

    “只是你還有一點沒說對。

    曹操有此舉,是意在告訴孤,要想平定當今亂世,一代人的力量不夠,需要后代的接力。”

    “雖然孤一直想親手平定這亂世,但孤今年已經六十。”

    “花甲之年,孤不知還能再征戰幾年了。”

    “孤所器重的諸臣中,便是孔明,今年亦已經四十。”

    “而太子方才十四。”

    “歲月從白駒過隙,無法挽留,大漢的將來也許會落在你們下一代的肩上。”

    “在下一代中,你天資最高,戰功最著,與太子關系最為親近。”

    “太子年幼,而你卻能輔佐太子很久很久。”

    “縱使天下能在孤這一代平定,但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子晟,你愿意繼承孤的志向,為這世間萬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嗎?”

    劉備說完后,用清澈的目光看向糜旸,期待著他的回答。

    面對劉備的看重,糜旸心中感動,也許是劉備今日與曹操相會,有所感觸才會說出這番話。

    也許劉備是在未雨綢繆。

    但無論如何,劉備對其的器重與期許是深厚的。

    糜旸對著劉備一拜,口中鄭重承諾道:“臣必效死以踐大王志向!”

    糜旸的慷慨應答令劉備大笑起來,曹操后繼有人,他劉備又何曾不是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