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第一卷終!)-《糜漢》


    第(1/3)页

    孫權臉上的怒色還未浮現三息,就全都消散。

    現今形勢不在他,他連動怒的底氣都沒有。

    在臉上的怒氣散去之后,孫權的神色轉為沉默。

    而他的這一幕神色,亦被鄧芝所察覺到。

    鄧芝知道孫權已經有妥協之意了。

    鄧芝對著孫權繼續言道:“我王仁信著于天下,與將軍簽訂盟約乃是真心實意。”

    “今我王亦只是想將與將軍之盟約付諸紙上,此乃合情合理之事,芝不知將軍為何還有所遲疑。”

    “將軍之猶疑,恐令我王懷疑將軍之誠心。”

    “曹操,國賊耳。”

    “建安以來,他所做之惡事,哪怕傾盡長江之水亦難洗凈。”

    “將軍若還寄希望于與其通好,無異于與虎謀皮。”

    “今日將軍若肯與臣簽訂正式盟書昭告天下,以我王之信義,必不負將軍。”

    “若將軍執意要與虎謀皮,臣亦無法勸阻。”

    說完后,鄧芝甩了甩袍袖,而后站起身,擺出一副要走的態勢。

    看到這一幕,孫權臉上的沉默轉瞬消失不見,變為焦急。

    他趕忙起身叫住鄧芝。

    在鄧芝被他叫住后,孫權走下臺階,拉住鄧芝的衣袖言道:“伯苗何故性急!”

    面對孫權的拉扯之舉,鄧芝并沒有抗拒,或者說他早就等著孫權有如此舉動。

    孫權扶住鄧芝的臂膀,將其拉到他原來的位子上。

    在讓鄧芝坐下之后,孫權方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而后臉上浮現嗔怪之意說道:

    “伯苗太過性急,聯盟宣告天下一事事關重大,孤只是正在考慮而已,伯苗便憤然而起。”

    面對孫權的假意嗔怪,鄧芝臉上依舊肅穆,他對著孫權問道:“將軍現今可考慮好了?”

    在鄧芝的問詢之下,孫權眼中雖有幾絲不滿之意,但他臉上卻浮現笑色言道:

    “孤之誠意,長沙、桂陽可證。”

    “今既然漢中王有簽訂盟書一請,孤又豈能不顧盟友諄諄之意,而起拒絕之舉呢?”

    聽到孫權如此說,鄧芝的臉上方才浮現笑容。

    看著鄧芝臉上的笑容,孫權心中雖有著不滿,但他卻無奈。

    畢竟當初想向劉備請和,甚至重新恢復劉孫聯盟乃是他的意思。

    雖然他的本意只是為江東爭取時間休養生息,但既然他之邀請已經提出,在劉備已經答應的情況下,這件事在短時間內是沒有轉圜余地的了。

    畢竟這時候他將孫登、長沙二郡都已經交出,若這時候他要是堅決不簽訂正式盟書,一旦觸怒劉備,那樣的后果是他不愿承擔的。

    孫權之前之所以不愿意與劉備簽訂正式盟書,是擔憂會觸怒曹操。

    但在鄧芝的言語下,他明白了如今三家中江東最弱,就算他不觸怒曹操,也難保將來曹操不會先易后難,對他率先發難。

    既然如此,他還不如堅定與劉備聯盟,至少劉備的信譽他孫權是信得過的。

    只要曹操未滅,劉備不會輕易對江東起心思。

    天下三分,三家鼎立,兩邊交好這條路是行不通的,最后的結果最可能是同時與兩家為敵。

    與劉備聯盟,至少能保證劉備不會對其出兵,并且在將來曹操率軍攻打江東的時候,劉備會派遣援兵。

    善于權衡利弊的孫權,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孫權看向鄧芝,對其言道:“伯苗請在永安城中稍待幾日,孤即刻命人在長江邊修葺高壇,屆時孤與伯苗一同登高壇立盟誓。”

    對于孫權的這個提議,鄧芝欣然應允。

    數日后,永安城外的長江岸邊之上,矗立著一座剛剛經過修葺的高壇。

    在這座高達數丈的高壇之上,漢驃騎將軍孫權與漢中王尚書鄧芝正齊齊站立在上方。

    而在高壇下方,正站立在永安城中的一眾江東文武大臣,以及上萬吳軍。

    這時高壇下方的那上萬雙眼睛,正注視著上面的孫權與鄧芝。

    這上萬人都知道,今日是他們的至尊與劉備派來的使者正式簽訂盟約的日子。

    劉孫聯盟始于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但自那一年開始之后的數次結盟約好,兩方都未曾簽訂過正式的盟約文書。

    所以今日,對于劉孫聯盟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

    一旦等今日這件事傳遍天下,無疑會對當今的天下局勢再次產生深遠的變化。

    在那上萬雙注視著高臺之上的目光之中,那些江東大臣的目光最為復雜。

    有的人目光流露著輕松,感慨孫權英明,為江東化解了一場可能存在的大難。

    有的人的目光流露著不解,似乎不明白為何去年孫權還口口聲聲說著要消滅劉備,如今卻變化如此之快又與其聯盟。

    有的人目光中則流露出不忿。

    其中以中郎將徐盛為代表。

    徐盛顧謂身邊同列道:“吾等不能奮身出命,為至尊并許洛,吞荊益。

    公安一敗,不能為江東雪恥,反而令至尊與劉備結盟,不亦辱乎!”

    徐盛在說這番話的時候,臉上的憤慨之色躍然臉上。

    當與徐盛同列的江東諸將聽到徐盛的這句話后,有的人臉上浮現了贊同之色,例如陸遜、韓當等。

    亦有的人的臉上浮現了不滿之色,其中以全琮最盛。

    全琮對徐盛言道:“文向好膽氣,今糜旸領兵就在百里外夏口,文向不若前往破之。”

    “若文向能大勝得歸,至尊必然不會再與鄧芝訂立盟約。”

    聽到全琮如此說,徐盛臉上的怒氣一滯,他正想要發作,但他能怎么發作?

    真就領兵前往與糜旸交戰?

    他雖膽氣豪壯,但亦不是一莽夫,糜旸哪里是那么容易擊破的。

    全琮將糜旸搬了出來,瞬間令徐盛啞口無言,不再憤恨發言。

    經公安一戰后,旁人不知道,反正全琮是不想再與糜旸交戰了。

    況且全琮身為江東本土人士,他最想要的是江東安穩,在如今之際,更是如此。

    所以他才會出言打斷徐盛的發言。

    在全琮的打斷之后,高壇下方的江東眾臣雖各有心思,但最終沒有再發出什么“豪言壯語。”

    在高壇上的孫權與鄧芝兩人身前有著一張祭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