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糜漢》


    第(2/3)页

    在聽完糜旸的看法之后,諸葛亮對糜旸的感官開始產生了變化。

    糜旸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沒有。

    糜旸取得公安一戰的勝利,很令人矚目以及贊嘆。

    但這并不代表糜旸就是天下間唯一的名將,有了糜旸,劉備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勝負得失往往不是在于一個人,而是在于方方面面的比較。

    諸葛亮更喜愛的是治世之軍政能臣,是能與他一起平定天下亂世的伙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單靠武略,亦要有著長足的眼光。

    糜旸今夜的見解不足以讓諸葛亮驚為天人,引為圭臬,但卻讓諸葛亮在糜旸身上看到了一種希望。

    糜旸今年不過二十一而已。

    諸葛亮今年已經四十歲,在萬事順遂之下,他最多只能再輔佐大漢二三十年而已。

    但之后的大漢就要有新的賢臣來看護,要有新的賢臣來繼承他的衣缽繼續守護大漢。

    以往諸葛亮將這種期望大多傾注在馬謖與蔣琬身上,但今夜糜旸的表現,令他心中有了第三個人選。

    諸葛亮眼中閃著欣喜之色,他的臉色不再如方才一般古井無波,而是流露出了贊譽之色。

    諸葛亮看著糜旸言道:“你說的很好,雖然你的見解中亦有著疏漏之處,但你能在這般年紀有這般看法,已經是十分難得。”

    相比于馬謖,糜旸的回答更符合諸葛亮的心意。

    諸葛亮覺得以往他有些忽略糜旸了。

    既然符合,那諸葛亮自然不吝于指教糜旸。

    諸葛亮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糜旸方才所問的治政之道,而是先問糜旸道:“子晟可知何為兵權?”

    諸葛亮話語中已經有了教導之意,糜旸不會聽不出來。

    他對著諸葛亮一拜道:“還望先生教我。”

    糜旸的求教態度很好。

    諸葛亮見狀,臉上的滿意之色更濃,他對著糜旸言道:“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

    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亂世之中,人心莫測,若想治政,則必先握有兵權在手。有兵權在手,子晟到漢興郡中后,方能治政。這一點,子晟一定要切記。”

    糜旸聽著這點,點了點頭。

    在糜旸點頭之后,諸葛亮繼續教導道:“天下有治政之術,繁雜紛亂,不一而定。”

    “王化之政,適合于全局性、長遠性的治理,用來處理具體事務就顯得遼闊;

    策術之政,適合于扶危救難,在安定太平的時局下就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矯亢之政,適合于糾正侈奢墜落的風氣,靠它來治理已經病入膏盲的國家只會越弄越糟;

    公刻之政,適用于糾正朝廷里的邪惡勢力,靠它來治理中央之外的不正之風就容易失去民眾;

    威猛之政,適合于討伐內亂,靠它來管理和平時期的老百姓就未免大殘暴了;

    技巧之政,宜于發展經濟,富國強民,用來解決貧窮衰弱,但過于看重,只能勞民傷財,給民眾增加困苦。”

    這時在大堂之外,黃月英端著一些點心來到了大堂門口。

    但就在她要踏入大堂內之時,她看到了諸葛亮抱膝的舉動。

    看見這一幕,黃月英的臉上浮現了驚訝的神色。

    自入益州以來,她很久沒見過諸葛亮的這個舉動了。

    黃月英又看了看諸葛亮對面的糜旸,她臉上流露出笑容,而后為了不打擾這兩人,黃月英又默默退出了大堂。

    子晟,有福了。

    糜旸聽著諸葛亮所言的治政之術,聽得幾乎有些入迷。

    糜旸從小到大亦看過不少經書典籍,亦聽過許多政才講政,但如諸葛亮這般將方方面面都分析到的治政之術,糜旸是第一次聽聞。

    這是來自一個偉大政治家的政治心得與智慧!

    在入迷之時,糜旸的心中也有著感動。

    諸葛亮將自己的政治心得與智慧無私地告知給他,這便是傳道受業解惑!

    在聽完諸葛亮所說的話后,糜旸花了好一會兒,才完全消化諸葛亮所傳授的知識。

    諸葛亮看著糜旸臉上的思索之色,他也不打擾,就這么靜靜等著糜旸。

    在糜旸消化完以后,他就馬上問諸葛亮道:

    “葛師,以上都是治政之術,那治政之道呢?”

    面對糜旸的詢問,諸葛亮取來書案上的一支毛筆,而后在書案上緩緩寫下了一句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