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遇创造亿万富翁,机遇其实也是创造出来的-《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


    第(3/3)页

    每举行一次“领养”仪式,都会在举办城市掀起一场领养“椰菜娃娃”的热潮。

    有的妇女竟一个人“领养”了近百个“椰菜娃娃”。

    绝妙的是奥尔康公司还销售与“椰菜娃娃”相关的商品,例如:娃娃用的床单、尿布、推车、背包和各种玩具。

    既然顾客“领养”娃娃时,把它作为真正的婴儿和感情上的寄托,当然要购买娃娃必不可少的用品。

    从这些独特的创新中,奥尔康公司赚取了高额利润,仅在1984年一年中,销售额就超过10亿美元。

    迈耶本来是一个生活艰辛的巴黎印刷推销员的儿子,为了养家糊口,1914年他16岁时离开学校,成为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员。

    这年夏天,迈耶撞上了他的第一次好运。

    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银行——鲍尔父子银行。

    一战爆发后,他的姐夫应征入伍了,迈耶趁机申请并获得了这个空缺职位。

    这不仅使他从此闯入了银行界,而且由于战争造成的金融人员大量流失,使他在16岁时就得以自由地学习这个行业所有的东西。

    很快,鲍尔银行有个精明的年轻人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了。

    法国金融界有个声誉很好的“拉扎尔兄弟”银行,1925年,拉扎尔兄弟银行的老板大卫·韦尔看上了迈耶,他认为迈耶是个可造之材。

    这年迈耶27岁,大卫·韦尔问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尔。

    迈耶很感兴趣,但他有一个问题:“我多久才能成为合伙人?”

    大卫·韦尔未置可否,迈耶也就婉拒了这个邀请。

    一年后,大卫·韦尔重提此事,并提出一个建议:迈耶可以有一年的试用期,如果他的表现有大卫·韦尔想像的那么出色,那么一年后迈耶就可以成为合伙人,反之,迈耶就得离开拉扎尔。

    这次迈耶立即接受了。

    1927年,迈耶如愿以偿地成为拉扎尔的合伙人。

    但是,迈耶并没有满足这个成就,他的追求是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家:为公司出谋划策,安排交易,筹措款项,同时为银行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迈耶认为这种意义上的银行业务才是拉扎尔的主要活动所在。

    1928年,迈耶的运气来了——拉扎尔在这年成为雪铁龙汽车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

    当时,雪铁龙公司首次向法国汽车工业引进了赊销汽车的办法,这种办法是通过雪铁龙的一家子公司——“赊销汽车公司”,法文简称为“索瓦克”来实施的。

    但是,雪铁龙的老板只把“索瓦克”当作他的汽车促销工具。

    而迈耶马上想到了“索瓦克”更多的用途,比如赊销家用器具,甚至房屋,等等,他建议由拉扎尔联合另外两家银行买下“索瓦克”,把它变成一个基础宽广的消费品赊销公司。

    雪铁龙的老板认为迈耶的建议对他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索瓦克”将继续销售雪铁龙汽车,不销售其他汽车,还将从事其他领域的业务。

    “索瓦克”的转手,使雪铁龙不必再为开办这家相当于银行的公司提供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相当吃紧的雪铁龙来说,是备受欢迎之举。

    在而立之年,迈耶成功地策划了他的第一笔大买卖。

    迈耶四处活动,他眼界挺高,想找两家最强有力的合伙者,最后找到了两家,一家是“商业投资托拉斯”,当时全美最大的消费品赊销公司之一。

    另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私人银行。

    他们每家都答应购买1/3的股份。

    合作伙伴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寻求使用“索瓦克”作为其销售机构的商业客户,他几乎立刻就与著名的电器制造公司凯尔文·耐特签订了合同。

    这样“索瓦·克”开始运转,它给投资者带来了持续不断的滚滚利润,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依然如此,时至今日,它仍财源不断,势力强大。

    中国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傻子瓜子”的。

    “傻子瓜子”成为国家工商管理局的标准商标。

    这种瓜子不仅誉满国内,还远销海外。

    “傻子瓜子”的经营者叫年广久。

    很多年前,因为灾荒,随父亲从农村到芜湖定居,以摆小摊为生,先是经营水果,后来经营瓜子。

    “傻子”其实并不傻,他的“傻”是遵守其父“利轻业重,事在人和”的遗训,善于经营,在“傻”中求发展。

    实际上年广久十分精明,尤其在捕捉和运用信息方面更胜人一筹。

    开始,“傻子”的瓜子并没有特色。

    虽然他经营有道,搞先尝后买一类的傻办法,贴“傻子瓜子”广告牌,在同行中也算买卖兴隆,但总没有独特的风味。

    他决心创出“傻子瓜子”的独特风味。

    年广久关门歇店一百天,跑南昌,跑武汉,跑上海,到处捕捉瓜子的信息,到处调查消费者的口味。

    他每到一地,就花一角钱买一包瓜子,边走边嗑,遍尝各地瓜子,琢磨它们的特点,从配料、翻炒到火候等经验,一一默记在心。

    他发现南北东西瓜子味道各不相同:扬州的瓜子带甜味,上海瓜子甜中带酸,江西瓜子甜中带辣,北方瓜子带咸味……他还通过访问,掌握了椒盐、辣椒、吴卤等72种瓜子的不同配方。

    他回到芜湖,经过反复试制,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熔南北风味于一炉的瓜子投放市场了。

    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瓜子与众不同,粒大仁实,进口一嗑便开,细细品味,甜中带咸,咸中带辣,兼有草药的芳香。

    从“无”中创造“有”,食者无不拍手叫绝,从而赢得更多的顾客。

    “傻子”的新味瓜子很受欢迎,但销量仍有限,小打小闹,产大于销,货物积压严重。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年广久开始研究信息。

    他想,1斤瓜子1元钱少一点,1斤卖2元4角,是太贵了些;而且现在经营瓜子的多了,大家互相看着,你不降价,我也不降价,势必谁的也卖不出去。

    他还发现,经营瓜子的个体户中,如果谁稍稍降价,哪怕降毛把钱,买卖立刻兴隆。

    于是“傻子”年广久瞄准市场行情,决定再犯一次“傻”,把瓜子价格由2元4角降为1元7角6分。

    这一下,薄利多销,“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增到三四千斤,超过以前50倍。

    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张朗,他来自一个偏僻的山区,既没有什么办法搞到紧俏商品,也没有能力当业余经纪,只好靠给人当家教、打零工来勉强支持着他每月的生活费用。

    有一天,张朗在学校门口发现一群人围在那里,他好奇地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卖高考复习题的,他看了看就又挤了出来。

    不知为什么他想到了很多事,想到他那时为得到一本很难找到的高考辅导书,竟熬夜把借到限期归还的书全部手抄下来,想到了他在报上看到一些家长为了买到“教参”竟然排了整整一夜队……

    突然,张朗眼前一亮,这是多么好的赚钱机会;出一本书,出一本备受高考生欢迎的书,这种书绝对不愁卖不出去。

    晚上,他躺在床上还盘算着这件事。

    同屋的一个哥们来了一帮老乡,几个人在一起神吹,这个说他们学校有多少学部委员;那个说他们的教授如何名扬海外;又一个说他们学校一次在全国能招至少十个状元……张朗听到状元两字,心里猛地一震,为什么不在这状元身上打点主意。

    北京可以说聚集了中国最有名的大学,而每年考入这些名牌院校的各种状元更是不少。

    让这些状元谈些经验、秘诀,然后自己稍加编写,这本书准能畅销。

    第二天开始,张朗就开始通过各种关系找出书的渠道。

    终于有一家出版社的总编对这本书表示了兴趣,当他认真地看完朗精心编写的写作大纲后,当即拍板:这书我们出了。

    于是,张朗就开始了他的采写工作。

    一开始每天骑一辆老破车,到人大、北大、清华、北外去走访,死磨硬套地从那些状元那里往处抓素材。

    等到素材准备得差不多了,张朗一头扎进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写了起来。

    两个月后,一本20多万字的书稿脱稿了。

    机遇到处都有,有准备、有能力的人能够抓住一次次机遇,如果不能好好利用机遇,最终的结果和没有抓住机遇的人一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遇远走。

    因此,抓住机遇之后,好好利用机遇也是一门学问,只有好好利用了机遇的人,才能从机遇中获得金钱。

    在任何人面前多少总是有机遇的,问题在于你去抓住它,还是不去抓住它,这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

    ——德田虎雄

    亿万富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雷厉风行的人往往容易成功,而那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人常常只有失败的结局。

    一首歌曾经这样写道:“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想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也许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很多人之所以身处贫困,关键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获取财富的最佳时机。

    在看到财富若隐若现的影子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的人,会取得致富的先机。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使会收获命运。”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

    他的意思是——习惯造就一个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习惯,也可以养成自己希望的习惯。

    犹太人中流传一句格言:人的一生中,有三种东西不能使用过多,做面包的酵母、盐和犹豫。

    酵母放多了面包会酸,盐放多了菜会咸,犹豫过多则会丧失赚钱和扬名的机会。

    商人做生意,关键是要赚钱。

    当机会来临时,切不可犹豫不决,一味埋头计算能赚多少钱,而要采取决策,做出判断。

    一则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出手行动抓住机遇的力量。

    一个人有天晚上碰到一个神仙,这个神仙告诉他,有大事要发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机会得到很大的财富,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这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奇迹的发生,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最后孤独的老死了。

    当他上了西天,他又看到了那个神仙,他对神仙说:“你说过我会得到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

    神仙回答他:“我没说过那种话,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和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却让这些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他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记得你曾经有一次想到一个好点子,可是你没有行动,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

    这个人点点头。

    神仙继续说:“因为你没有去行动,这个点子几年后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也不害怕地去做了。

    你可能记得那个人,他就是后来变成全国最有钱的那个人。

    还有,你应该还记得,一次城里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却怕小偷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到你家里去打劫、偷东西。”

    这个人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神仙说:“去拯救几百个人,那是你的好机会,而那个机会可以使你在城里得到很大的荣耀!”

    神仙继续说:“你记不记得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她曾经强烈地吸引住你,你从来不曾这么喜欢过一个女人,之后也没有再碰到过像她这么好的女人?

    可是她不可能喜欢你,更不可能答应跟你结婚,因为你害怕被拒绝,就让她从你身旁溜走了。”

    这个人又点点头,可是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神仙又说:“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来应是你的妻子,你们会有好几个漂亮的小孩。

    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将会有许许多多的快乐。”

    这个因为瞻前顾后而错失机会的人,本来会拥有多么富足而幸福的一生。

    可惜只因为他坐等机会,该出手时却又退缩了,所以只能贫穷孤单地生活一辈子,不能不使人为之惋惜。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很多人的贫穷就是因为机会摆在他的面前时,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以致贻误“战机”,使机会白白丧失,追悔莫及。

    《巴比伦富翁的秘密》中讲述了一个收购牲畜的商人的故事,这个商人主要收购骆驼和马匹,有时偶尔也收购绵羊和山羊。

    有一次,他外出收购骆驼,可是苦苦寻找了十来天之后,却还是两手空空。

    当他十分气馁地回到市镇的时候,城门已经关上了。

    他只好生气地让奴仆搭起帐篷,准备在城外过夜。

    但是,他们没有水,也只有少量干粮了。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他和商人一样被关在了城门外面。

    农夫对商人说:“大老爷呀!从你的外表就可以看得出来,您一定是个做大生意的买主。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大买主的话,我倒是很高兴把我已经聚拢起来的绵羊卖给你。

    唉,我老婆生了病,我还得赶紧回去,您如果买了我的绵羊,我就可以和我的仆人赶回去了。”

    由于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但是从绵羊的叫声中可以听出来,这是一大群绵羊。

    他既然已经浪费了十几天的工夫了,所以商人也非常乐意做这笔买卖。

    农夫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商人也乐于接受,于是买卖就做成了。

    商人很高兴,因为他知道只要明天把手里的绵羊一转手就可以狠狠地赚它一笔了。

    这笔买卖谈成以后,农夫说绵羊总共有900只,可是商人不信。

    他叫自己的奴仆点亮火把,好数清绵羊的总数,但是,由于绵羊很多,又饥又渴的绵羊很不安分,所以要想数清非常不容易。

    于是,商人打算等到天明以后,数清绵羊的数量然后再付钱。

    可是,农夫急着回家看老婆,央求商人可以立即先付清一半的钱,然后农夫留下一个仆人明天帮助商人数清绵羊。

    然后,商人再付清所有的欠款。

    但是,商人非常的固执,拒绝先付清一半的钱。

    于是,生意告吹。

    第二天一大早,城门开了。

    有几个收购羊群的买主,他们收购农夫所有的绵羊。

    因为这几天,城里发生了饥荒,粮食已经差不多吃完了,所以他们就以高价买下了羊群。

    原来的买主后悔不迭,原本到手的肥肉飞走了。

    机会其实就在你身边,就看你会不会去发现和创造。

    每扇机会之门,都有一把打开它的钥匙,但是,这一钥匙不在别处,而在每个人的心里。

    机会看来遥不可及,角度一换就近在咫尺!在你得到第一个机会之前,要想办法做好一件事让人看一看。

    假如你通过行动创造了一件乃至几件让人佩服的事,就会受到他人的重视,以此赢来了第一个机会。

    之后,机会还能带来机会,成功会继续造就成功!

    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

    但是机会只是在它们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看见。

    那些决心为自己找出道路的人,总是能够找到机会;即便他们找不到机会,他们也会创造出机会。

    父母应该经常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机遇与他们的未来休戚相关,机遇是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偶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不慎,她将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样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讯,不再复返。

    所以,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每一天都要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机遇做好准备,每一天都要对自己不停地重复:“今天,我要与别人竞争;今天,我要与自己竞争;今天,我要多学点东西;今天,我要打破昨天的纪录……”

    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表现在当生意走下坡路时,更需要你及时做出调整的决定。

    明知走势已转势,却因为犹疑而无所作为,对现状进行消极抵抗,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当你面临问题的时候不想着去解决它,而是消极地回避,那么你的问题必将越来越大。

    有那么一句经验之谈:“应走不走,反受掣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然,我们所说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是讲那种鲁莽轻率的愚勇,而是一种融入智慧的果断。

    在紧要关头,如果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依然做无谓的思想斗争,那这就不再是审慎的表现了,而是缺乏果断性,是优柔寡断,是风中的帆。

    也许就在这不合时宜的“谨慎”中,一个能改变你命运的机遇正从你面前逝去;相反,若果断一些,抓住时机,即刻拍板,那么你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番样子!在当今这个时时刻刻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以敏锐及犀利的目光去观察周围的情形,并能在关键时刻果断出击,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将使你获益终生。

    在需要当机立断之时,优柔寡断是有害的。

    这种做法不仅暴露出一个人意志的薄弱,而且它所造成的直接危害往往是难以弥补的。

    在犹豫中,平添了许多不应有的思想枷锁;在彷徨中,错失良机。

    所以,要拒绝优柔寡断,该出手时就出手。

    果断获得信心,信心产生力量,而力量是胜利之母。

    ——亨利希·曼

    亿万富翁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机会

    犹太商人历来负有一个投机家的名声。

    然而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投机”这个词都不明不白地带有某种贬义色彩。

    现在不同了,经济学家们给“投机”换上了一个恰如其分的雅称,名之为“风险管理”。

    这个名称一改,犹太商人也由原来的“投机家”变成了“风险管理家”。

    其实,不光是犹太商人,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商人都是“风险管理家”,他们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很多时候,仅仅因为这个机会,他们就会由此而走上成功。

    1921年的苏联,经历了内战与灾荒,急需救援物资,特别是粮食。

    哈默本来可以拿着听诊器,坐在清洁的医院里,不愁吃穿地安稳度过一生。

    但他厌恶这种生活。

    在他眼里,似乎那些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正是值得自己去冒险,去大干一番事业的战场。

    他做出一般人认为是发了疯的抉择,踏上了被西方描绘成地狱似的可怕的苏联。

    当时,苏联被内战、外国军事干涉和封锁弄得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霍乱、斑疹、伤寒等传染病和饥荒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了重大的决策——新经济政策,鼓励吸引外资,重建苏联经济。

    但很多西方人士对苏联充满偏见和仇视,把苏维埃政权看做是可怕的怪物。

    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做是“到月球去探险”。

    哈默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此后,列宁给了他更大的特权,让他负责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商,哈默成为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美国橡胶公司、艾利斯——查尔斯机械设备公司等30几家公司在苏联的总代表。

    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益也越来越多。

    他存在莫斯科银行里的卢布数额惊人。

    经常有人向哈默请教致富的“魔法”。

    他们坚持认为:哈默发大财靠的不仅是勤奋、精明、机智、谨慎之类经商应有的才能,一定还有“秘密武器”。

    在一次晚会上,有个人凑到哈默跟前请教“发家的秘诀”,哈默皱皱眉说:“实际上,这没什么。

    你只要等待俄国爆发革命就行了。

    到时候打点好你的棉衣尽管去,一到了那儿,你就到政府各贸易部门转一圈,又买又卖,这些部门大概不少于两三百呢!”

    听到这里,请教者气愤地嘟哝了几句,转身走了。

    第一次冒险使哈默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于是,“只要值得,不惜血本也要冒险”,成了哈默做生意的灵魂。

    1956年,哈默已经58岁了,他感到他自己干实业已经干够了,便移居洛杉矶,准备用游泳、日光浴、捐赠珍藏等活动来消磨自己的余生。

    没料到财神又一次把他拖回来,把他投入到他一生最赚钱的生涯——冒险性很大的石油行业中去。

    石油钻探事业毕竟是一项冒险性很大的行业。

    1961年,西方石油公司几乎用完了1    000万美元勘探基金,但仍无所建树。

    哈默计划集中余力,攻克难点。

    这计划吸引了一个名叫鲍勃的青年地质学家。

    他向哈默建议:“旧金山以东有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了的地区,这地区可能有天然气田,西方石油公司应该把它租下来。”

    几个月以后,果然在附近钻出了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田。

    利润像石油一样开始源源不断地流进西方石油公司的账户,冒险再次使财富垂青这位冒险家。

    冒险就是抓住一个机会,希望生活得更好,不管改变的是生活形态、你的性格或是人际关系。

    要想成功就要冒险,不然,没有人愿意漂泊天涯,也没人会去开创新事业。

    亿万富翁好像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冒险特质。

    如果从不冒险一试,那他一生也不过随波逐流,随时等着大风大浪来把他击垮。

    在亿万富翁眼中,冒险并不是做了什么天大的抉择,而是咬紧牙关,不管多么困难,一定要有赢的决心。

    成功趣味也源自于此。

    冒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想走亿万富翁之路,就必须把冒险作为一生中的重要一段。

    抓住机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冒险才显得那么重要,冒险也才有冒险的价值。

    抓住机会也像一切冒险一样,你必须先放弃事前不确定的输赢,去探取你没有一定把握的下一步。

    纽约一个大美术商劳埃德则极具冒险精神。

    1938年3月,德国军队越过了奥地利边境,劳埃德赶在希特勒到达维也纳之前,带着10美元辗转到伦敦,并于1948年创立了“马尔伯勒高雅艺术陈列室”。

    主要为英国许多显赫的家族出售其收藏的艺术珍品,后来经营现代派的绘画作品。

    短短的6年就成为现代派美术作品最大的出口代理商。

    他的买主中,包括教皇保罗六世。

    劳埃德对美术作品兴趣不大,只关心通过作品的买卖赚大钱。

    所以,他采取了纯商业式交易和职业化的处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代销的,美术馆只在生意结束后收取佣金。

    但美术馆除了场地以外,还提供广告、推销、邮寄、保险和运输等全套服务。

    所以美术家对劳埃德的服务是满意的,他们的作品在这里不仅可以卖到最高价,而且不管销售情况如何,美术馆都给予他们稳定的生活津贴,乃至于各国的画家都愿意同他们来往。

    目前,美术馆已成为一个世界美术界的超级大国,它在苏黎世、罗马、东京、伦敦、多伦多、蒙特利尔都设有分馆,每年的销售总额为2    500万美元,占世界美术品市场的5%~10%。

    1963年,俄国著名画家抽象印象派大师罗斯科卖给马尔伯勒美术馆15幅作品,价格14.76万美元,全部画款在4年内结清。

    到1969年,罗斯科的作品上涨到每幅2.1万美元,这时,劳埃德又同罗斯科签订了一个协议,商定以10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87幅作品,后又把价款总额提高到144.6万美元,议定出售108幅作品。

    同时商定,在以后的14年中,不管劳埃德或美术馆的经营状况如何,都由罗斯柴尔德银行每年向罗斯科支付10万美元,为此美术馆向该银行抵押了数量可观的财产。

    作为回报,美术馆取得了今后8年中罗斯科的独家代理商资格。

    这种不顾艺术潮流和美术家创作状态变化的“赌注”,无疑是极具风险的,而实际情况是协议执行不到1年,罗斯科就抹颈自杀,劳埃德被罗斯科子女的诉讼送上了法庭。

    但只要抛开别的,仅仅从劳埃德这种无所顾忌地将风险带到美术品市场的行为上,足以看出犹太美术商独具一格的眼光和魄力。

    世界上的机会多多,但几乎每一次机遇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机会和风险并存,想抓住机会就必须冒险。

    武汉的汉正街,借改革开放之机发展为批发集贸中心。

    在这里,有许多的穷人凭借灵活的头脑和机遇的眷顾勤劳致富。

    王仁昌大学学历。

    “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判刑10年,1981年获释回家。

    回到汉正街,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生存。

    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头脑聪明嗅觉灵敏的王仁昌立即捕捉时机,用妹妹从别人手里借来的260元钱,在汉正街开始了商海生涯。

    此时,武汉三镇日渐繁荣,汉正街车水马龙、人流如涌。

    王仁昌的百货摊一人忙不过来,弟弟王仁忠便来帮忙。

    1981年春节之后,别人还蒙在鼓里,王氏兄弟就开始悄悄赊销武汉制伞厂的老式雨伞。

    每把伞3.7元进货,发给其他批发商可净赚0.2元,下一次进货时结清上次赊的货款,一月可周转2~3次。

    勤扒苦做三个月,王氏兄弟的能耐和信誉在汉正街已是有口皆碑。

    不久,已有近十家商贩醒悟过来,以相同方式卖伞了,而且批零兼营。

    竞争日益激烈,商贩间相互抓信息抢速度和钩心斗角,同拥挤热闹的汉正街一样紧张忙碌。

    王氏兄弟经商获得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在发财的机遇面前,巧妙地运用时间因素,将资金灵活运用,玩别人还根本不会玩的“空手道”。

    哥哥的知识智慧加上弟弟的实践经验,两兄弟很快发现一种广州产新式折叠伞销路会更好。

    必须抢在别人前面抓住机会!但手里的钱远远不够,赊销别人不干。

    此时,两兄弟因信誉好,同伞厂的合同已改为一月一结,正好一个月的周期里把赊货赚来的钱拿去进广州货,卖完了再结武汉伞厂的钱。

    为了尽快在月初将赊货变成现金,两兄弟一咬牙,决定每把伞以比进价还亏一毛的价格批发。

    “王仁昌的伞3.6元一把!”

    一时间,两兄弟的伞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商贩疯狂抢购,而别人的伞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

    两天之后,两兄弟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爬上南下的列车,在肮脏的硬座椅子下一躺就是十几个小时。

    从广州发回的货,异常俏销,8元进价卖9.5元,每天销500把伞,而且每月可周转4~6次,这意味着王氏兄弟卖广州货比卖武汉货每月可多赚10倍以上。

    王氏兄弟不投分文,却凭信誉这一无形资产,用别人的钱大赚钱财。

    王氏兄弟深谙冒险与抓机遇之间的辩证关系。

    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大赚一把的话,冒点险又能怎么样呢?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天下也没有无风险的机会,要想成功,不冒险就不会成功的。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

    ——托·福勒


    第(3/3)页